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统计信息> 数据解读> 内容
近年以来,我区服务业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拓展发展领域,提升发展水平,有效遏制了我区经济增长的结构单一化,使致近10年滞后发展的服务业摆脱低速徘徊增长,进入快速增长期。服务业发展动力的迅速释放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化建设相得益彰,演绎着武进进军基本现代化的新篇章。 一、总量迅速扩张,速度突破临界。2002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为87.0亿元,2004年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2.4亿元,2007年预计182.0亿元,比2002年增长109.2%,年均增长15.9%。2007年预计增速26.0%,首次超过GDP和工业增速,占GDP比重达到26.0%左右,比2006年增加0.7个百分点,致使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连续5年下降,累计下降7.5个百分点的劣势得到遏制,服务业的发展走过拐点,进入快速增长期。 二、传统行业稳步发展,新兴领域不断拓展。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近年来处于增长保持稳定、比重相对下降的发展态势。2002-2007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在整个服务业中所占比重由2002年的53.6%下降到2007年的52.0%,下降了1.6个百分点。而代表社会经济进步及人口素质提高的商务、信息、教育、文化、卫生和科技等行业繁荣发展,在服务业中的比重由2002年的12.3%提高到2007年的15.7%,上升3.4个百分点。 三、吸纳就业作用增强,社会贡献不断上升。服务业行业劳动密集型居多,可以广泛提供各种就业机会,特别是吸纳从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大批富余劳动力。2002年末,我区服务业从业人员为15.04万人, 至2006年末达21.65万人,增加6.61万人,年均增加1.65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7.4%,其中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56.6%的交通运输业、贸易业、住宿餐饮业和居民服务业的从业人员达16.51万人,占服务业从业人员的76.3%。服务业已成为我区吸纳新增劳动就业的最大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社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税收增长明显,支撑作用加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带来税收的增长,2002年,我区国、地税系统共完成服务业税收5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19.8%,2006年共完成服务业税收15.2亿元,比2002年增长2倍,年均增长31.6%,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25.0%,比2002年提高5.2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愈来愈成为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支撑。 五、主要行业发展良好 1、交通运输平稳发展。2002年以来,我区交通运输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但期间由于受“常武公交一体化”影响,原由我区经营的中心区公交线路和中巴车等客运线路统一纳入了常州公交范围,以及私家车的增长迅猛,对我区客运业的增长带来了明显影响,全社会旅客周转量2002年为63364万人公里,到2007年仅为28210万人公里,下降了55.5%;但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货运业的快速增长,弥补了客运市场的不足,保持了整个交通运输业的稳定发展,2002年货物运输周转量44428万吨公里,2007年达94630万吨公里,比2002年增长1.1倍,年均递增16.3%。 2、商贸流通保持繁荣,市场发展进一步壮大。2002年以来,我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商贸流通领域发展迅猛,2002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零售额仅为47.9亿元,到2007年达到155亿元,增长2.2倍,年均递增26.5%;同时市场发展进一步壮大,亿元市场不断增强,2002年,全区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23个,成交总额123.1亿元,其中亿元市场18个,成交额112.0亿元,到2007年市场个数118个,成交总额突破二百亿大关,达到225亿元,比2002年增长82.8%,其中亿元市场21个,成交额144亿元。 3、金融运行稳定,质量不断提升。2002年以来,我区金融机构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各项业务呈现出高增长、快发展、稳收益、低风险的发展态势,为全区的经济建设推波助澜。2002年末,全区各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52.0亿元,其中企业存款83.9亿元,居民储蓄存款129.5亿元,到2006年末,存款余额达到564.8亿元,增加312.8亿元,年均增加78.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分别为135.7亿元和276.3亿元,比2002年分别增加51.8亿元和146.8亿元;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由2002年末的155.8亿元增加至2006年的425.5亿元,增加269.7亿元,年均增加67.4亿元。 4、房地产开发高歌猛进。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房地产业发展一路高歌。2002年,全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1.7亿元,其中外商及民营资本占86.5%,到200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51亿元,比2002年增长3.4倍,年均增长34.2%,占服务业投资的比重为48.6%,其中外商及民营资本占98.4%,大量的外商及民营资本的投入,加剧了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2002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73.2万平方米,销售面积75.5万平方米,销售额12.1亿元,2007年分别达到598万平方米、150万平方米和62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2.5倍、98.7%和4.1倍,商品房价格由2002年的1606元/平方米涨至2007年的4133元/平方米,增长1.6倍,其中2005年增速最快,2007年增速最慢,房地产发展逐渐成熟,价格增速开始趋缓。 5、旅游产业培育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对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到2007年,全区共有横山桥、夏溪、嘉泽、湖塘三勤、焦溪牟家5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星级饭店(宾馆)10家,旅行社6家;有太湖湾旅游渡假区、淹城森林公园、横山旅游风景区、夏溪艺林园等著名景点(区)。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近250万人次,旅游收入23亿元左右,分别比2002年增长1.3倍和2.7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能提升城市环境、丰富居民生活,更能推动交通、贸易、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六、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2年以来,我区服务业经历了大投入、大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区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矛盾依然存在。 拉动作用不够显著,所占比重相对偏小。2002~2006年,我区服务业的增长一直低于工业和GDP,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总额的比重不升反降,2007年服务业增速虽然超过工业,但占GDP比重却只比2006年增加0.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也只有28.0%左右。 内部结构尚不合理,新兴行业有待加速发展。目前,我区服务业发展仍主要依靠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传统行业,一些代表社会进步和人口素质提高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商务和信息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比重逐年增加,但比重2007年仅为15.7%,难以起到支撑作用,制约了服务业发展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为此,我区服务业发展必须立足本区资源条件、市场潜力和比较优势,以调整和优化结构为重点,集中有限资源,优先发展生产服务和科学教育等战略基础产业,培育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改造传统服务,拓展服务业市场空间,推动服务业结构升级,使我区服务业更加健康、快速发展。 (注:2007年统计数据均为预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