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区审计局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全国全省全市审计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区政府经济工作中心,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审计要求,继续加强对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切实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服务,审计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年完成审计项目103个,其中:署定审计项目3个,省定审计项目4个,常州市定审计项目13个,区定审计项目83个。查出违纪违规问题金额8500万元,审计收缴入库473万元,向上级机关部门和新闻单位提交报送审计工作报告、信息47篇,被领导批示和录用19篇。 (一)预算执行审计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审计重点更加突出,审计影响进一步扩大。 本着“清家底、查问题、促管理”的目标,在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审计局继续开展了区财政预算执行的审计。首先扩大了审计覆盖面。在继续搞好对财税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同时,对12个一级预算单位进行了审计,覆盖面超过了25%,基本达到了省厅要求。其次加大了审计深度。紧紧围绕预算内外资金收支,并以支出审计为重点,注意搞好向前向后、向上向下“双向延伸”,在审深审透上下功夫,既检查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又检查预算执行的严肃性,比较深入地揭示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一是各镇财力不平衡状况依然存在,个别镇财政债务重,偿债能力弱,甚至出现加大的趋势。二是一些基建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是一些专项资金,如社会保障基金存在一定风险,有关部门原放贷资金未能如数收缴到位。通过审计,基本摸清了财政家底,引起了区政府、区人大主要领导的重视,并分别对审计报告作了批示。 去年,审计局还分别对遥观、牛塘、夏溪、嘉泽、漕桥等5个镇的财政决算进行了审计,并受区政府委托,对某镇的债务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 (二)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和专项资金审计,促进了财务管理。 一是对2002年度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管理进行了审计,发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欠缴现象,在抽查的6家重点企业中有3家生产企业因未将企业临时工工资和年终奖、加班费等纳入缴费工资基数,少报缴费基数249.91万元,造成少缴养老金67.48万元。二是对土地出让金收缴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2002年度土地出让金收缴未能及时到位,如2002年11月初土地收购储备中心挂牌出让的8宗土地,合同出让金为71647.49万元,按规定签约后10日之内应缴30%的出让金计21494万元,但只有3宗土地按约上交,金额为7723.02万元。三是对城区基础建设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发现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资金管理办法不统一,财务决算不及时,有的工程早已完工,资金也已支付,但施工单位却长期不开票,一方面逃避了施工企业应缴税费,另一方面也影响了项目管理部门的财务决算和日后资产管理工作,区审计局已建议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制订了我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保证我区的基础建设项目资金管理、财务核算有章可循。四是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发现地方财政对有关配套资金未完全落实到位,涉及资金金额580.92万元;部分有偿资金未按规定方式拨付到用款单位;多种经营项目实施单位缺少项目资金专账,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也未设置资金台账和定期编制完整财务报告,通过审计,促进了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落实和项目的管理。五是根据省厅要求对地税局、公安局、技术监督局开展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对镇卫生院、学校等事业单位开展了财务审计,全年共审计了8个行政事业单位,查出违规违纪问题金额2197万元。 (三)积极开展基建项目决算审计和跟踪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区政府工作要求,审计局明确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工作思路,加强对全区重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尤其是政府直接投资项目的审计。一是对公安局看守所、国土局办公大楼装饰、行政审批中心装饰以及交通道路、市政建设基础设施等一批工程进行竣工决算审计,其中:土建装饰工程送审金额2400万元,审定金额1774万元,核减626万元,核减率达26.08%;二是对投资总额达10亿元的武进大道、淹城森林公园、常武路十里景观大道、女子曲棍球场等八个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使工程造价审计的关口前移,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积极参与招投标过程,提出合理的评标办法,其中景观大道一项目通过采纳审计人员评标建议,一次就节约资金60万元;参与经济合同的鉴定,某单位一保温工程项目合同已初签,经审计人员审核发现存在问题较大,重新签订了合同,节省造价86万元,核减约50%;参与现场施工过程,对重大变更事项要求做到先审计后施工,防止通过变更工程提高工程造价;参与工程材料价格的确定,提出合理的价格建议,供建设单位作为决策依据。通过跟踪审计,送审决算金额大大降低,提高了决算精确程度,降低了审计费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四)经济责任审计稳步推进,促进了干部队伍建设。 区审计局继续贯彻落实中办、国办两个暂行规定和省市有关规定,按照 “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指导方针,稳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全年共完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22个,其中:镇党政领导5人、机关部门领导15人,企事业单位领导2人。查出违纪违规行为金额2428万元,上缴财政64万元。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有力地促进了领导干部职责履行和廉政建设,也为组织部门客观公正地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了依据。 结合财政同级审,区审计局还对前两年经济责任审计中提出的处理建议和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了审计回访调查。前两年,区审计局受区委组织部门委托,共对82名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了届中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后,大部分单位的领导对审计报告十分重视,针对审计报告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能采取措施,制订制度并积极落实到位,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部分单位还存在需完善的方面,一要进一步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二要加大对往来款项的清理追收力度,对确实收不回的应收款要查明原因,提请有关部门批准核销,三要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单位的内部管理。 (五)企业和金融部门的审计得到进一步强化,审计工作质量得到提高。 2003年,区审计局开展了对转制企业和部分民营企业纳税情况的审计,全年共完成审计项目45个,查补漏交税费248万元。在对某镇的一家村委集体企业审计时,查出该企业会计及供销员有贪污行为,涉嫌犯罪,并及时将线索移送至检察院。 对金融部门的审计围绕“风险、效益、管理”六个字做文章,完成了对4家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审计,发现个别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特别是呆滞贷款的比例逐年上升,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总体上运行良好,存款总量增加,负债结构合理,经济效益提高。 (六)加强指导,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武进撤市设区后,面对全区内审机构和人员出现的新情况,区审计局及时调查了内审机构人员情况,召开了全区内审工作会议,下发了《2003年全区内审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工作要求和任务。各镇审计所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围绕镇工作中心,积极开展审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审计人员。绝大多数镇有了相对固定的审计人员,有的镇还下发文件,配备了多名专职审计人员。二是制订工作计划,明确审计任务,有计划地开展工作。洛阳镇审计所制订的年度工作计划,以镇政府文件发文到镇有关单位及各行政村,明确了全年审计工作的目标任务。三是规范制度建设,提高审计质量。湖塘镇审计所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关于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制订了所负责人、主审、审计人员等的岗位职责。四是积极参加培训,提高素质。去年组织了有关镇的审计所负责人参加了江苏省内部审计协会在扬州举办的全省内部审计领导骨干培训班。五是认真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促进了镇属领导干部的廉政建设。六是积极探索基建工程审计工作。广大内审人员积极参与工程招投标、预算编制审核、基建过程跟踪审计、决算审计及事后的财务结算等环节,有的审计所已能独立进行零星工程的决算审计。如湖塘镇审计所开展基建审计工作在全镇上下已具有相当的威信,所有基建项目从招投标到竣工决算、资金的拨付均由审计所扎口监督,去年审核工程12个,送审金额3351.87万元,核减金额752.2万元,核减率22.5%。 (七)局机关精神文明、廉政建设得到切实加强,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2003年,在认真抓好各项审计业务工作的同时,区审计局狠抓了审计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组织审计人员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坚持原则、客观公正的自觉性和做好审计工作的责任心、紧迫感。同时,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注重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保持了审计队伍良好的精神状态。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创文明单位、“勤廉之风万人评”、“勤政、廉洁、三服务”竞赛活动为载体,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以国家审计机关成立二十周年为契机,认真开展传统教育,弘扬审计人员奋发有为的拼搏精神,编撰了《武进审计二十年》,开展了媒体宣传、图片展览和文艺节目编演等一系列纪念活动,激发了审计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 总结过去的一年,区审计局紧贴政府工作中心来安排审计项目,提高了审计与中心工作的结合度,成效良好。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的矛盾依然突出,工程审计技术人员力量不足,计算机辅助审计有待进一步加强,审计人员宏观意识、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还不够强,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研究改进。 二OO三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