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有温度、有故事、有诗意的现代乡村学校

2024-03-20

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坐落于太湖之滨,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坚持创始人吴稚晖先生提出的“唯‘敬’与‘恒’方可肩天下”的办学思想,传承“良工有道 大化其南”的学校精神和“敬于做人 恒于学问”的办学理念,已然成为一所高品质的乡村中心小学。

“精”在文化: 结合地域特质 架构顶层设计

百年历史传承,不断开拓创新,雪小人始终以“办一所有温度、有故事、有诗意的现代乡村学校”为学校愿景,努力培养温暖、朴实、向上的时代少年为育人目标,将百年的办学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守精神命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每一个故事,都孕育自一片肥沃土壤。雪小底蕴深厚,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雪堰镇创建雅浦、太滆等新农村样板村,城西回民村、中华孝道园等社会文化景点,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地域学习资源。校内建有旷达广场、翰晖堂等,校史馆内呈现的一件件展品、一张张校友图片、一个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些在地化的、独一无二的资源,成为滋长故事的“一亩方田”,成为发展学生“一百种语言”的田园空间。

“优”在质量: 紧扣立德树人 坚持“五育”并举

学校让教师真正成为教育的第一生产力,立足课堂主阵地,优化全方位质量要素。在学科教学中,引入儿童“故事田”,将着眼点放在学生学习力的提升上,关键点放在教与学关系的转变上,落脚点放在学习方式的优化上,增值点放在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与创新上,营造情境化、互动式、有情趣的课堂氛围,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调动学生的经验、想象、思辨、情感等来参与故事的推进与重构,积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打造滋养乡村儿童特质的“田野课堂”。

“活”在课程: 基于乡村特点 开发特色课程

学校充分依托地方资源,以常州市前瞻性项目《故事田:儿童一百种语言的实践探索》为支撑,进行辐射延展,不断深化提炼,形成雪小特色。

“读者剧场”,借故事表达童年。“读者剧场”是创意朗读与教育戏剧的结合,注重加上肢体语言或“微道具”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读,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天生爱模仿,喜欢过家家,乐于扮演不同的角色,“读者剧场”是他们发挥想象力和满足表现欲的舞台。

“童心里的诗篇”,用故事点亮童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童诗是最柔软的故事,诗是儿童最美的语言。学校多年来进行诗性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表达基础,对诗歌有一定理解并能讲述故事。诗行里的故事,充满生命的质感。

“道南讲堂”,以故事串联学习。讲堂名起源于雪小的原名道南小学,在这里可以以小讲堂的方式讲述身边故事。在生活中,学生所要面对和处理的生活事件或实践问题都是综合性的,故事让学生学习综合的知识,学会综合地学习,培养学生整体地认识世界的方法。

“故事田”不仅仅在课堂,更在广袤的课堂之外。雪堰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地域文化丰厚。走进中华孝道园,看千年蓼莪禅寺,了解闻雷泣墓的孝子王裒感恩父母的故事;走进太滆渔村,听村民讲述太湖传说和每天打渔的酸甜苦辣,感受渔村独特的风情和浓厚的渔文化;走进水蜜桃基地,向桃农协会的行家里手请教,多渠道、多方位了解家乡特产;走进费巷茶场,和采茶工人一起体会采茶的艰辛,探秘名茶的制作工艺,聆听采茶师傅讲述茶文化,品尝最新出炉的新茶;走进雅浦村,听村书记讲述美丽乡村破冰后的奋斗故事,听农民企业家讲述雅浦黄酒的文化变革;探访吴稚晖、吴伯超等名人遗迹,回望历史;走进城西回民村探访民族融合、共同富裕的改革开放足迹……听故事、讲故事、画故事、演故事、写故事,故事把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胶着,拓展了学生的成长社区,让学生在广阔的乡村田园时空里,在多姿多彩的经历中得到学习和成长。

雪堰中心小学的故事浸润心田,温度无处不在,诗意随处可见,这里让每一位师生都能发现更好的自己。作为一所乡村学校,雪堰中心小学有味、有梦、有魂、有故事,正阔步前行在教育的原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