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知识普及

发布日期:2022-09-05

网络安全宣传周

本着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的目的,自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到2022年也已有5个年头了,这5年里,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及有关部门的积极管理下,网络安全防护已初见成效。为积极宣传网络安全相关知识,保障公民权益,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将于9月5日至11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举办。借此机会,小编也为大家整理了有关网络安全的知识,希望在新的学期里,大家能不仅在学业上有进步,同时也能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快乐上网。

网络骗局要警惕 警惕疫情新骗局

疫情期间,流调人员在开展流调工作时,只会核实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近期行程等对疾病防控有关的信息,绝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等方式索要银行卡号、支付密码、验证码等涉及经济的隐私信息。

警惕公共网络及设备

公共场所陌生WIFI不要点,可能存在多种威胁,甚至包括网络犯罪。不要放松警惕,以免泄露个人隐私。

警惕公共充电桩偷连手机 使用公共充电桩充电时需要根据其提示操作手机,面对某些恶意程序,若不慎将手机控制权交出,手机中的照片、账号和密码等都有泄露的风险。因此小编建议同学们在外时一定要谨慎使用公共充电桩给手机充电。

警惕网络测试陷阱

“测测你的前世今生”“测测你的正缘何时出现”等等网络测试如今随处可见,许多同学只觉闲来无事,测测就当图个开心,殊不知这类测试往往需要获取我们的真实姓名、性别、生日等隐私信息,要是被别用用心之人拿这些信息做了坏事可就不好了,所以大家可不要为了一时好奇而随意点入类似测试造成信息泄露。

生活隐私要保护 警惕个人生活被盯梢

周边餐饮店打卡、公共交通路线记录、上学路上的风景……这些我们随手记录生活的举动若是被网络上的坏人加以分析,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因此,小编建议各位同学在公开社交平台记录生活的同时切记隐藏关键信息以保护自身安全。另外,在使用各类APP时也可以将不必要的涉及隐私的权限如常去的地方、允许搜索、允许陌生人查看照片等关闭,最大程度保护隐私。

个人信息要擦除

在办理店铺会员、填写收货信息时时,如非必要,可以选择昵称代替;网络购物时,如果可以选择快递驿站、快递柜等自取方式,不必精确到具体门牌号。

‍ 快递包装、外卖包装上常写有个人信息,在处理这类物品时,尽量将含有个人信息的部分撕掉或使用其他手段污染后在丢弃,从源头上减少个人信息泄露的可能,以防被不怀好意之人获取。

‍ 各类密码要关注

设置密码时应遵守"复杂且易记"原则。涉及资金交易的密码要尽可能复杂可包含数字、字母和符号多个类型,同时避免出现字母或数字的重复序列,避免出现曾经用过的口令的任何一部分。对于绑定了大额银行卡的手机银行,为进一步保障资金安全,密码应定期更换;如果怀疑有泄密可能,应立即更换。

安全武器要装备 杀毒软件要安装

在官方正规渠道安装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及时更新病毒特征库,定期备份电脑、手机的系统和数据,留意异常警告并及时修复。

各类软件要正规

非官方渠道下载APP因未进行安全审核,可能存在病毒、木马、高危漏洞、强行捆绑等恶意行为,容易造成恶意吸费、过度调用权限或盗取用户隐私等后果,同时也有大量盗版应用盛行其道,侵犯知识产权。

相关法条要了解 上网冲浪勿“翻墙”‍‍‍‍‍‍‍‍‍‍‍‍‍‍‍

“翻墙”是指通过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规避国家网络监管,绕过相应的IP封锁、内容过滤、域名劫持、流量限制等,非法访问被国家禁止的境外网站行为。目前只有通过国内三大运营商(联通、移动、电信)申请的海外服务器对接服务才是合法行为,其他形式的“翻墙”都属于“非法定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第六条:计算机信息网络直接进行国际联网,必须使用邮电部国家公用电信网提供的国际出入口信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信建立或者使用其他信道进行国际联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第十四条规定: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八条和第十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责令停止联网,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5000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