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冬季,正是各类果树修剪、施秋肥的关键时期,一大早,雪堰镇潘家村的“爱心果园”内,身穿红色志愿服的志愿者格外显眼。
“除了施肥、修剪,我们还新做了认领牌,贴上这些认领牌,这些果树就有了新的主人。”志愿者戴霞瑛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潘家村“爱心果园”逐渐精简种植品种,共完成认领大桃树206棵、橘树6棵、梨树8棵,筹得爱心款13.5万余元,产出果实1200余箱。
2018年,潘家村党总支组织开展“爱心植树,春风送暖”主题公益活动,流转东头巷村小组土地8亩,种植果树168棵,筹集爱心善款10万余元,创办“爱心果园”。前期土地流转、翻耕、沟渠开挖、果园围网等费用全部由潘家村委承担,种植果树由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单位认领,产出果实归认领人。村党总支设立专门的爱心账户,认领果树的爱心款在扣除必要成本后,将全额用于“阳光扶贫”。
近年来,雪堰镇认真谋划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思路,把当地的林果、乡村特色旅游与扶贫结合起来,积极倡导“阳光扶贫”。通过“爱心果园”创建,2019年,潘家村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同时也带动困难就业人数25人,拓宽了全村扶贫帮困的道路。如今,“爱心果园”已成为潘家村一张红色名片。
“结合村里林果业发达的特点,村党总支科学制定帮扶措施,通过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走出一条‘输血又造血’的精准产业扶贫路子。”潘家村党总支副书记孙新凤告诉记者,村党总支还采取“党建 志愿服务”的共建联建模式,通过划定责任管护区域,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参加义务劳动,与爱心认领个人、单位开展果园种植、爱心慰问等党建联建活动,建成党建联盟,创新果园管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