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攻坚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让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近年来,横林镇生态文明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寻找到化解环境和发展这对矛盾的有效途径,在逐步奠定高质量发展基础的同时,也不断改善着群众的居住环境。
蓝天保卫战 提升空气质量
横林镇工业经济起步早、发展快、实力强。但是,任何事情都有着两面性,起步早,传统产业占比便高;发展快,资源消耗也快。久而久之,开发强度不断提高,企业小而散、小而乱的现象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随着群众日益迫切改善环境的要求,横林镇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显得更加艰巨,首当其冲的是对于蓝天白云的呼唤。近年来,该镇通过“关闭一批、转移一批、升级一批、重组一批”,大力实施“减化”行动,取得初步成效。今年以来,该镇又深入推进VOCs治理,448家企业的VOCs治理工作分类推进,截至目前,企业基本已完成废气整治工作。
地板是横林镇的传统产业,拥有为数众多的燃气锅炉。前几年,该镇开展了燃煤锅炉整治行动,以气代煤收到良好效果。去年,又对天然气锅炉实施低氮改造,进一步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今年以来,继续深化该行业的污染治理,对全镇211台天然气锅炉、生物质锅炉、工业炉窑进行“回头看”。目前,已完成了188台锅炉“回头看”,另有14家铸造企业正在推进综合整治。
此外,推进生活源治理,强化餐饮油烟整治,切实解决餐饮行业油烟污染扰民问题;提升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应对,严格臭氧攻坚“窗口期”管控要求,加强洒水冲扫防扬尘;开展热点网格精准溯源工作。
崔北村是横林绿色家居产业的发源地,开发强度超过50%,是横林企业数量最多、产业集聚度最高的村庄。为此,该村借助工业园区更新的契机,启动了绿色家居产业园建设。通过整合低效用地,以容积率2.0全覆盖为目标,以多层厂房为主要建筑形态,打造具有高层写字楼、人才公寓、仓储物流等科学配套功能的现代化园区,力争在全镇创出园区更新的样板。
碧水保卫战 美化水环境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昔日不堪入目的黄桥港展现出了崭新面貌;狄坂村三处小微水体通过堤防达标、河道疏浚、沿线截污、生态修复,已建设成为绿色景观河道,成为水域整治的一道靓丽风景。最近,市级专家组成考评组对横林镇黄桥港“五好河道”、狄坂村“小微水体河长制示范村”进行了考评,给予了一致肯定。
近年来,横林镇围绕水质提升工作,强化重点河道整治。在完成黄桥港“五好河道”创建、狄坂村“小微水体河长制示范村”创建的基础上,江村内河清淤工程、补水涵洞工程也已开工,截流泵站工程完成招标,活水泵站工程已设计施工图,移动分散式处理系统已出水;杨岐内河水系连通工程表层柏油路面恢复,杨岐、沿塘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已完工,湿地工程完成达97%;顺通河、蓉胜内河、崔北内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计划年内启动。
为了从源头上保护水环境,横林镇还深化工业污染源防治,启动了126家涉磷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工作,削减总磷排放量。为了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1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已基本完工,5个规划发展村和30个自然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也计划于年内启动。为了提升管网覆盖率、对沿线企业应接尽接,列入年度计划的5km污水管网(崔蓉路、卫芙路、朝阳路)建设已完工4.95km,沿线企业接管工作正在逐步推进。为了降低面源污染,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动农膜污染防治,横林镇收集农药废旧包装278公斤,化肥使用量较上年削减0.6%,农药使用量较上年下降0.5%,同时加紧回收废旧农膜。
净土保卫战 巩固土壤安全
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全面摸清重点行业、企业的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落实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污染防治责任。今年以来,5家企业地块调查、11家在产重点监管企业自行监测土壤及地下水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横林镇还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努力提升公厕建管和服务水平,完成15座公厕的改造提升。
截至去年,横林镇20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完成了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工作,实现了村、社区全覆盖。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同时,还抓好长效管理,将垃圾分类理念渗透到各个角落。
在横林新槐幼儿园,一群志愿者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垃圾分类”趣味小课堂。课堂上,通过图片、视频和小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想着“我们要帮垃圾找到属于自己的家”,给孩子们带去知识和欢乐的同时,也让懂卫生、讲环保、垃圾要分类的理念“走进”了他们的心中。
此外,接连举办的环保“云课堂”助推企业增强环保责任意识,“横林情槐”公众号也接连推送生态知识。减污降碳排放常抓不懈,现代治理体系不断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