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聚人气、有朝气,湖塘镇立足“学习供给”与“学习需求”的时代变化,以镇级样板、部门联动、基层党组织铺开的形式,做实做优“蒲公英”理论宣讲品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持集中学与自主学、理论学与实践学、听人讲与给人讲相结合,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生动具体的内容、知行合一的举措,让党员群众学得懂、学得准、学得透。
打造红色阵地,扩大宣讲“朋友圈”。为扩大宣讲覆盖面,湖塘镇着力开展“七进”宣讲活动,使宣讲走得更远、讲得更深,理论离得更近、学得方便。
打造“流动宣讲站”。针对理论宣讲向全体党员群众拓展不够、向基层组织延伸不够等问题,湖塘镇建立了多个“流动宣讲站”,打造移动式宣讲平台,走进工业园区、商圈楼宇、居民小区、公园景点,确保学习覆盖“无盲区”。
设置“宣讲微空间”。针对商业综合体、工业园区党员工作忙、难组织等问题,依托商圈、园区党组织和社区网格,打造线下红书角、流动学习站,线上学习群、云上小课堂。社区网格员“化身”理论宣讲员和学习督导员,开展面对面、互动式宣讲,确保理论学习“不停歇”。
培育“理论宣讲点”。在南街社区居家养老室挂牌成立“老街红枫”理论宣讲点,将理论知识送到老年党员身边,解决高龄党员集中学习不便、网络学习不会的问题。同时开展社区“三个一”标准创建:即建有1个理论宣讲阵地、成立1支理论宣讲队伍、提炼1种创新模式,确保理论传播因地制宜“特色化”。
组建特色队伍,实现宣讲“精准化”。全面启动“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基层主题宣讲和领导干部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组建多支特色宣讲队伍。
组建宣讲“领头雁”。镇党委中心组成立“党政宣讲团”,通过调研、座谈、走访等形式,讲好党史和“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同时积极听取群众意见,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各基层党组织书记扎实开展“书记上党课”活动,带头讲党史、做实事,充分发挥好“引学”“领学”作用。
充实宣讲“志愿者”。吸纳更多政治素质好、宣讲能力强的机关社区干部、青年党员团员、教育工作者、文艺工作者、“五老人员”,不断充实“蒲公英”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成立红湖党史宣讲小分队,深入基层一线、改革前沿、新时代文明所(站),讲深、讲透、讲好党的历史。
构建红色“轻骑兵”。通过“文艺+宣讲”,镇文联创编快板《落笔新答卷 共话新目标》《学党史 映初心》、诗歌《党的礼赞》等节目,把党的创新理论创作成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让党员群众潜移默化接受思想洗礼。
创新活动载体,唱响宣讲“主旋律”。湖塘镇坚持“规范化+特色化”,线上线下齐发力,推进学宣结合、学讲结合,力求理论宣讲有声有色,党史知识入脑入心。
构建宣讲“大格局”。依托1所、45站、N点,整合市、区宣讲团资源,发挥宣讲志愿者力量,结合湖塘讲坛、书记论坛、道德讲堂、社区天天乐等活动,构建“全覆盖、分众化、多元化”的宣讲大格局。
打造宣讲“新矩阵”。借助新媒体手段,打造“群心向党学史力行”直播品牌,3期观看人次达6万;开展“百个故事学党史”“百名先锋展风采”“蒲公英理论之声”“E心向党”,通过红色故事宣讲、红色人物寻访,以“小课堂”筑牢“大阵地”,不断延伸理论宣讲的“触角”。
搭建宣讲“大舞台”。深挖“蒲公英”品牌内涵,不断完善宣讲员选拔培养机制,推动优秀宣讲员、精品宣讲课程持续涌现。开展“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主题宣讲活动,从140名参赛选手中选拔15名优秀宣讲员,进一步充实“蒲公英”理论宣讲队伍,打造首批精品宣讲课程。
专家群众互动,理论实践互融,线上线下互通,让党的理论声音传播的更深更广,让为民服务的脚步走得更远更稳,为高品质现代新湖塘建设凝聚共识、汇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