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12月29日召开的区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明确,做好明年工作,要全面实施“六个跃升行动”、全力争当现代化建设标杆,以高质量发展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要实施创新活力跃升行动,打造创新发展标杆。优化创新布局,深化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融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落实共建环太湖科技创新圈协议,加快建设能级更高的创新平台。全力建设中以常州创新园,打造“标志性项目”中的“标杆示范”。加强与常州科教城的融合发展,推动更多科创成果在武进落地转化、发扬光大。围绕放大效应、发挥作用,进一步建好用好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江苏理工学院等优质功能布局。培育创新主体,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行动,深入落实全市高企培育计划、上市企业倍增计划和上市后备企业“双百”行动,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更多“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营造创新生态,系统谋划全区双创人才引育工作,营造与一线城市“无代差”的创业环境。释放改革活力,完善“标准地+承诺制”、信用承诺预审政策,建设一流营商环境。
要实施产业能级跃升行动,打造智造强区标杆。高标准引进项目,围绕产业链抓招商,既招引一批体量大、分量重的好项目,也引进一批“小而优”、补链强链的高端项目。全力做好项目要素保障,扎实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确保所有土地做到“熟地”出让。高起点建设园区,充分发挥园区主阵地作用,优化功能定位,加快提档升级,努力实现争先进位。高质量集聚产业,深入落实“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水平推进转型,统筹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生态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一批“两业”融合集聚区,加快培育一批综合效益显著的“灯塔工厂”。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智造”转变。
要实施民生福祉跃升行动,打造共同富裕标杆。多措并举推动富民增收,突出抓好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重点群体就业,加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训。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积极探索“调高”“扩中”“提低”分配机制,确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走在省市前列。多管齐下优化公共服务,聚焦民生建设的重点领域,聚焦“急难愁盼”问题,办好“雪中送炭”实事。深入推进全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加大托育服务供给,认真落实“双减”政策,深化集团化办学,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多点发力丰富文化生活,坚持“口袋富”与“脑袋富”同步发力,深化创建典范性文明城市、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
要实施城乡品质跃升行动,打造城乡融合标杆。拉开交通“大框架”,重点实施常泰铁路、盐泰锡常宜铁路及常州南站、苏锡常城际、轨道交通5号线、312国道快速化、花海大道、常州大道(腾龙路快速化)等项目,打造链接航空、高铁、市域铁路、城市轨道、城市公交、城市慢行的综合交通体系。高水平规划建设常州南站,加快推动高铁物流基地、“两湖”物流园等项目落地。开拓城市新中心,加快完成环滆湖战略规划和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加快推进核心区建设。坚持连片开发与“微改造”并举,下绣花功夫做好城市精细管理。扮靓乡村“风景线”,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有力有序推进现代化宜居农房、特色田园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深化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双向流动。推进文旅“深融合”,高质量打造吃住行游购娱的武进文旅名片。
要实施生态文明跃升行动,打造绿色低碳标杆。着力提升绿色能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实现产业生态化、能源绿色化、生活低碳化、城市电动化。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持续强化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标本兼治提升区域环境水平。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打响生态品牌,深化生态绿城建设,规划建设百里环湖绿道、西太湖中央公园、孟津河生态廊道等重点项目,努力留住金山银山、重现绿水青山。
要实施治理水平跃升行动,打造安全发展标杆。筑牢公共安全防线,推动安全生产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聚焦重点领域,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大灶”、“危污乱散低”企业出清提升行动,加快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织密疫情防控网络,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和“四方责任”,加快构建城市“免疫系统”,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健全基层治理体系,做大做强“网格+”文章,加快实现“一屏观全域、一键控全链、一网掌全城”的工作目标。维护和谐稳定大局,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武进。紧盯党的二十大、北京冬奥会、两会等重要节点,努力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