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要闻> 内容
日前,工信部官网发布了关于2021年度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名单的公示,常州市武进绿色建筑产业园成为常州市2021年度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名单唯一入选基地,也是武进区首个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近年来,武进绿建区大力推进全域创新,锚定打造以高端人才为种子、创新企业为森林、有效市场为活水、营商环境为阳光、载体平台为沃土的“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体系,推动人才链、企业链、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互促互融互生。
创新项目加速集聚,激活双创“主引擎”
久瓴(江苏)数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科技型企业,致力于颠覆性技术与新经济形态的创新融合,可为行业上中下游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智慧协同解决方案,支持从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全流程场景应用。2020年,久瓴申请发明专利150余件,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居全市第一。作为园区重点推荐项目,久瓴从入驻开始,绿建区就派专人上门对接,帮助申请研发项目补助、办公用房租赁补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高新技术成果奖励等。
今年以来,围绕建设“长三角建筑科技创新中心”目标,绿建区紧盯大院大所招引、科技人才项目提质增效、高企三年倍增计划三大方向,加速推进科技人才工作,成功招引诺旭科技、卓每科技、盎锐科技等科技项目超15个。上海交大木结构研究中心、中国(常州)数字城市与智能建造研究院、北大科创园等相继签约落地,其中,总投资3亿元的北大科创园项目将打造长三角第一个北大科创园,力争3~5年内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双创平台。
平台载体能级跃升,打造双创“生态圈”
要吸引各类创新主体加速集聚,就要打造“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近年来,绿建区引进建设了一批优质服务业平台项目。这些科技创新载体平台,是打造能级更高、支撑更强科技型园区的“主力军”,也是集聚创新要素和高端人才的“聚宝盆”。
随着维绿大厦、中科绿色科技产业园、联东U谷·国际企业港、江苏拨云智能科技园等平台载体在园区搭建整合,人才、技术、资本、政策等资源要素成为创业生态中的“阳光雨露”,释放出巨大的创新创业能量。
“我们千方百计提升园区发展能级,加强亩均经济贡献、科技创新、人才引育、服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引育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上下游资源集聚,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体系。”绿建区产业发展处产业管理科科长殷云鹄表示,下一步,绿建区将围绕“绿色建筑+”招引相关专业创新创业孵化器、加速器,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一条龙产业孵化体系,深度参与建设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探索在长三角地区建立离岸孵化平台。
园区服务精准高效,凝聚双创“强磁场”
园区负责“阳光雨露”,企业负责“茁壮成长”。在绿建区,企业集聚到哪里,贴心服务和创业政策就送到哪里。在服务模式方面,绿建区突破“常规服务+增值服务”的传统模式,独创了“一平台+六体系”运营服务新框架模式。“一平台”即基础服务平台,主要包括宣传媒介、工商注册、税务登记、法律咨询、税务服务、人力资源、专利咨询等第三方服务;“六体系”即创业、创新、人才、政策、市场营销、金融服务体系。
江苏申达检验有限公司是江苏省首家专业从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服务的民营检测机构,2017年入驻绿建区。为加快企业发展,绿建区协调腾让,提供了从创业初期的200平方米到后期1100平方米的办公、试制、生产场地,并按政策给予部分免房租的优惠支持。“园区还派专人协助我们完成了土地招拍挂、厂房设计、施工单位选择、工程监理等一系列流程和手续,让我们用1年时间就高质量完成了检测设备和厂房建设配套。”公司总经理赵敏说。
持续完善服务体系,丰富服务“菜单”。园区通过战略联盟,定期举办“绿建项目路演”“人才沙龙”等创业活动,为企业提供项目演示、创业交流分享的平台。同时,不断优化工作效能,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和项目库,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跟踪培育辅导机制,让企业更快成长。“营造最优创新环境,不是搞政策的层层加码,而是要通过有效的‘政策+服务’,形成最大撬动力。”江苏绿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企业服务部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