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雨晴三岁时父母离异,父亲摔了一跤导致瘫痪,从而失去了劳动能力,家里全靠两个爷爷奶奶两位老人种地为生。奶奶李晓娣告诉记者,高中之前,高雨晴都在卜弋桥上学,因为不放心小姑娘一个人,奶奶每天接送,风雨无阻。
高雨晴奶奶 李晓娣:只有这个孩子上了高中,我才能到别人田里做做农活,不上高中一天两趟卜弋桥要送吗,送她上学堂,我卜弋桥街上走了12年。
种地的收入十分微薄,至今全家的年收入也不过九千多元,收成好一点时能过万,可是光父亲的医药费就是一笔庞大的开支。
李晓娣说,高雨晴从小就是个懂事的孩子,最让她心疼的也是这份懂事,高中三年的生活费几乎都是高雨晴积攒的压岁钱和亲戚们给的零花钱,为了省钱,高雨晴在食堂点餐总是挑最便宜的素菜,每每从学校回来,奶奶都能发现孙女又瘦了。
高雨晴奶奶 李晓娣:她那时候就是不怎么吃东西,所以我说她的,我说你不吃,命都没了,读什么书啊,别读了呆在家吧。
市三中距离嘉泽镇有三十多公里,高雨晴每次回家光是公交车都要坐一个多小时,在这一个小时的车程里,高雨晴也从不虚度,一路上在心中默背着古文和单词。
高雨晴选择的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这是她的兴趣所在,奶奶李晓娣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却对孙女的学业十分支持。
高雨晴奶奶 李晓娣:我别的一样不要,我只要我眼睛一闭,我这孩子过得好,我心满意足,我知足透了。
在采访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高雨晴是个十分知足的姑娘,虽然生活给了她很多的心酸,她却依然大步向前。临行前,高雨晴告诉我,自己的人生就像自己这名字,前一半是风雨,后一半是晴天……也许往后的岁月中她还会遇到更加猛烈地风吹雨打,但是她仍旧坚信,风雨过后一定有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