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城镇老旧小区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是推进民生工程建设,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近年来,武进以打造高品质精致城区为目标,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对老住宅片区进行整体功能和环境的提升,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形态,建设“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人居环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来到湖塘镇中凉社区的汽车公寓,遇到了正在散步的居民施珍娣。他们一家2005年搬到了这里,一住就是15年,也目睹着小区一点点地“变老”。
施珍娣告诉记者:“以前公寓外面的管子乱七八糟,很难看,停车位也少,路面还不平整。”
汽车公寓建成于1995年,建筑面积约1.18万平方米,共有8栋楼、134户居民。房子老、环境差、设施不完善,是老小区的通病。与汽车公寓一墙之隔的中凉二村20-24栋与汽车公寓“同龄”,在这里住了将近20年的居民李小妹,也被小区的“老化”问题困扰。
李小妹告诉记者:“电瓶车充不了电,很多居民都是私拉电线,存在安全隐患,地面化粪池也不太好,有时候会淹到一楼。”
在小区看到,居民们私拉乱接的电线、网线犹如一张“蜘蛛网”,密密麻麻地“盖”在头顶;绿化带里,随处都能看到垃圾和动物排泄物;受到行道树的影响,小区围墙墙体也已出现倾斜,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汽车公寓和中凉二村均属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建筑立面陈旧、功能空间不足、配套设施缺失等问题,时时刻刻影响着居民生活。
2021年,武进将老小区改造列入重点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其中,预计投入4000余万元,对中凉社区的40多栋居民楼进行改造,包括部分散居楼,中凉二村20-24栋、25-31栋,中凉花园1-11栋以及汽车公寓,涉及改造面积超1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500余户。
老旧小区改造必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将群众期盼作为改造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提起牛塘镇的卢家巷教工宿舍区片,附近居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里的黑臭水塘,每到夏天就散发阵阵恶臭。收到群众相关诉求后,区住建局将该处臭水塘列入改造范畴。
2018年底,我区投入400万元,对牛塘镇竹园社区竹园新村片区、卢家巷片区教工宿舍楼及周边实施了老小区改造,施工过程中,根据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对改造方案进行局部调整、优化。
如今,平整的健身步道环绕着景观池,池边还有供居民休憩的凉亭,与凉亭一路之隔的是健身广场和灯光篮球场,人居环境的提升,让周边居民无不拍手称赞。
牛塘镇卢西村工作人员杨丽告诉记者:“篮球场、健身广场、景观河道、停车场等一系列惠民利民工程,给周边居民带来了实惠,大家都自觉行动起来,共同维护美丽家园。”
除了提升基础设施,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品质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下午,记者来到湖塘镇花东二村C区,只见三色的健身步道,恍若彩虹贯穿整个小区,崭新的外墙立面、归整的强弱电线、颇具风格的凉亭和墙体彩绘,所有的细节之处,都让这个老小区散发着“新活力”。
花东社区居民们纷纷表示:“以前车位不够,大家都是乱停车,现在车位划了线,停得就整齐了,整体环境也变好了。”
在2019年完成第一轮老小区改造工程的基础上,去年10月,我区投入470万元,对花东二村C区实施了老小区宜居提升工程,施工项目涵盖精神文明建设、新增非机动车停车棚、充电桩等。
区住建局城镇建设科副科长蒋志辉表示:“老小区宜居提升工程项目跟传统意义上的老旧小区改造有所不同,宜居更侧重于小区的配套设施和适老化改造、无障碍设施等方面。”
“十一五”以来,我区持续开展中心城区范围内的老小区改造工程,截至“十三五”期末,全区2000年前建设的57个老小区,均已完成初步或综合整治,总面积230万平方米,涉及家庭超2万户。
在老小区综合改造中,武进主要采用区镇联动、群众参与、应需而改的方式进行,着力解决老旧小区公共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包含公共环境、房屋本体、生活配套、文体设施四方面内容。
蒋志辉还表示:“十四五期间,按照政府要求,我们又梳理了一下改造任务,准备花三年时间,使中心城区的老旧小区再上一个台阶。”
其中,2021年,武进计划投资约7974.27万元,改造中凉社区、夏雷社区、花东社区和东庄社区的9个小区、65栋居民楼,涉及建筑总面积约21万平方米,惠及近2500户居民。“十四五”期间,我区计划投入超2亿元,五年任务三年完成,对花东社区片区、中凉社区片区、聚湖社区片区等十多个片区实施老小区改造,涉及总建筑面积70多万平方米,惠及居民超1万户。
希望武进建立健全、政府统筹、条块协作、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搞好城市“面子”,惠及民生“里子”,让老小区“焕新颜”,让群众“开心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