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蒋晓莲家的村道蜿蜒,花木扶疏,但她家并没像嘉泽其他农家般种植花木——父亲蒋富道在17岁时工伤致残,起早贪黑开残疾车,单亲爸爸以一己之力供女儿读书。
今年暑假分外炎热,蒋晓莲独坐客厅看书,只开了一台小电风扇。她说,家里就只有她的卧室里装了空调,爸爸的房间是没有的,因为舍不得电费。
爸爸“舍不得”的可太多了。200块钱买的老年机用了好几年,背面都磨白了;他也不用微信,之前交学费都是搭公交车进城交现金,因为舍不得流量费;女儿住校时,他就只吃素,女儿回家了才“沾光”吃些肉。穿旧衣、布鞋,晒得黝黑的父亲每天早上5点就起了,吃过简单的早饭——泡饭和榨菜是给自己的,女儿多俩鸡蛋,吃完就到嘉泽街上去。开残疾车这个活计只有一个诀窍,就是等。生意时好时坏,刨除油钱,一个月也就挣1000多元。
家里实在是太艰难了,蒋晓莲一直明白这一点。她从不讲究吃穿,也不与人攀比,爸爸不定期给的几十上百元零花钱,她也尽量不动。“以前爸爸还能四处打打零工,比如到建筑工地上当挑砖小工,挣些辛苦钱。”蒋晓莲说,但后来因为长期冲着一边儿使力,蒋富道右边膝盖半月板损伤严重,没办法再干重活,只剩下开残疾车这一项收入,唯有“硬攒”,方能生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蒋晓莲能做的只有拼命读书、拼命长大。老师说她善思好学、刻苦节俭;在父亲眼中,女儿懂事得让人心疼。“我平时忙着打工挣钱,女儿高中住校,每两周我总会去看她一次,带她去超市买些生活必需品。”蒋富道说,在校期间晓莲生病从不和他说,怕他着急,发高烧也是自己去医院。高中三年,她放下了打了七八年的篮球,专心苦读,连拿了3年奖学金,尽力给家里减轻负担。
“女儿平时成绩很好,一直稳居年级前列,高考是没发挥好。”蒋富道心里有些难受,但他知道女儿更难过。这个沉默的女孩已经把目光放到了更远的未来。“我会勤工俭学,给爸爸减轻负担,但也想考研、深造,去更高的平台。我相信能在这其中找到平衡。”蒋晓莲说。
“等9月份,女儿就去上大学了。还是像从前那样,她上学,我挣钱;只要她想念下去,我就供到底。”蒋富道说。等到放假时,女儿还是一样坐公交车到嘉泽镇上,爸爸开着残疾车就等在那里。风吹来一路花香,爸爸和女儿一起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