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武进区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已经有很多人重返工作岗位,同时返常的人越来越多,公共交通的人流也会越来越密集。在当前疫情防控依然处于紧张进行的时期,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是否安全,是很多市民心中的疑问。为此,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
地铁 携带身份证实名乘坐
2月19日下午3点多,记者来到常州地铁1号线长虹路站,由于还处于疫情期间运营模式,站厅内只在3号口设置了地铁安检。在安检点,地铁工作人员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身份证,并进行扫码实名登记,同时对每一位乘客进行体温测量,详细询问出行方向和下车站,登记在册。
这些只是安全乘坐地铁的部分流程。据地铁综合管理部工作人员李志东介绍,为保证每一位乘客的安全,地铁工作人员除了做好乘客信息登记外,还会每日对车站、车辆段、车厢全面消毒,大到座椅、扶手、闸机,小到电梯按钮,只要手能触碰到的地方,都会进行消毒并公示。车站通风由以往的每天通风4次、每次1小时变为每天通风4次、每次3小时。车站消毒由以往的早中晚3次增加到6次,包括地面、出售的票卡等也全部进行消毒。
进入地铁站,前往南夏墅方向的站台边只有几名乘客,分散在不同的上车口。车上的乘客也不多,每位都戴着口罩,分坐在不同的车厢。除了偶尔有人接电话和地铁报站的声音,车厢里十分安静。
记者了解到,目前常州地铁1号线的客流量并不大,但也提醒广大市民牢记“全程戴口罩、进站量体温、登记要实名、人流避拥挤、出行请错峰、限流请配合、下车勤洗手”,从而最大程度地确保地铁出行的安全。
出租车 全市已有1000余辆“复工”
“这两天生意比之前好了一点,早上上班时间段也能接到滴滴的单子了。”常州凯凯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出租车司机陈师傅直言,干这一行7年了,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冷清的大街小巷,但他坚信,“再等等,我又会忙起来。”
随着复工的序幕逐渐拉开,外出上班的人数有所增加。凯凯公司总经理张怡告诉记者,最近这一周,公司运营的出租车从5辆增加到了18辆左右,而且在持续增加。记者从常州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目前全市上路运营的出租车已经有1000余辆,占到了总量的三分之一。
那么,在疫情期间乘坐出租车,能否安心?对此,张怡给出了肯定的答复。“每天出车前,驾驶员除了进行体温测量外,还要对整车进行消毒。基本每跑完一趟车,就要把车停靠在路边,对车内进行喷洒消毒,尤其是门把手、座椅等易接触部位。消毒完后才能继续载客,座套也每天更换。此外,市民乘坐出租车时,必须出示身份证,并通过扫码登记相关实名信息。”
张怡告诉记者,最近她正在筹备薄膜纸以及3M胶,准备给公司所属车辆全安装隔离“神器”,把出租车前排和后排间隔开,阻断乘客和驾驶员之间的飞沫传播途径。
公交 每位乘客都要量体温
在武进公交中心站,记者看到,公交B1和B11每辆车的前门都张贴了“上车请戴好口罩”的温馨提示标牌,提醒乘客做好自身防护工作。每辆车上都配备了红外线体温检测仪,还配备了2名志愿者,对乘客进行体温测量和身份信息登记。
目前,常州公交共有8条BRT快速公交线路仍维持运营,配有41辆公交车与50余名驾驶人员。常州公交五公司运营副经理郭辉告诉记者,志愿者会对每一位上车乘客进行信息登记,除了身份证,还要登记乘客在常州实际居住地址、联系电话、上下车地点和时间,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很快地追溯到整个过程。遇到发热乘客,志愿者会劝阻其乘坐,并及时将相关情况上报。
车辆消杀也是关键环节。据了解,每辆公交车都会在收班时进行消毒,除了喷洒消毒液进行车厢消杀外,工作人员还会用酒精对车门把手、拉手、座椅靠背等关键接触部位进行擦拭,并将消毒记录张贴于车辆后门位置。所有公交车辆在营运过程中,都必须关闭空调,保持开窗通风。“虽然现在乘客不多,但我们也要在保证运营安全的同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证每一位上车乘客的安全。”郭辉说。
公共自行车 全区3000辆每天消杀2次
随着复工潮的到来,防疫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公交车、地铁人流量较大且班次少,不少市民选择公共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
昨天早上8点,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杨萍戴着手套、口罩,准时出现在新天地公园南门的公共自行车停放点,对停放在该站点的自行车进行全面消杀。只见她一手拿着消毒瓶喷洒,一手拿着抹布仔细擦拭坐垫、手柄、刹车、踏板等重点部位,确保“辆辆消毒”。
“我们2月16日正式复工,成立了疫情应急消毒组,每天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上午、下午各一次对全区141个公共自行车站点、3000辆公共自行车进行全面消毒,市民可以放心使用。”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经理华炀告诉记者,除了对车辆集中消毒外,工作人员也升级自我防护,按照相关规定佩戴口罩,并每天向上级部门报备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