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状态全面感知、倒闸操作“一键顺控”、全部巡视“机器替代”……5月19日,全国电压等级最高的智慧变电站——220千伏滆湖变电站在我区全面建成。 滆湖智慧变电站改造投资约8000万元,由国网常州供电公司历时6个月改造建成。基于电力物联网架构,滆湖智慧变电站全面升级了一二次设备和主设备监视系统,新建了辅助设备监控系统,具备设备状态“全面感知”、倒闸操作“一键顺控”、设备异常“主动预警”、全部巡视“机器替代”等智慧功能,真正让设备“会说话”、变电站“会思考”。“如同在变电站内安装了时刻巡视的‘眼睛’和‘耳朵’,工作人员只需坐在智能运检管控中心,打开智能运检监控系统,即可实现远程巡视。”国网常州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主任马振国介绍,与过去相比,将大大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
电力物联网构架“智慧脑”
电力物联网是变电站“智慧”运行的基础。据介绍,滆湖变电站共配置96只具备数据远距离传输功能的数字化表计,198台温湿度、水浸、形变等5类无线智能互联传感器,140余个高清摄像头等,实时采集全站设备状态和站房环境信息,就像脑神经细胞经过视觉、听觉、运动、触觉一样,全面感知变电站。
同时,站内采用低功耗、远距离传输的无线技术,实现无线信号全覆盖,结合串口通信技术等组成信息传输“神经网络”,将全站数据送至智慧变电站的主设备监视系统和辅助设备监控系统。最后,经过变电站大数据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互共享和智能联动。
令人惊喜的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智慧变电站还会越来越“聪明”。据介绍,随着汇集的大数据增多和实际运行次数增加,智慧变电站利用大数据开展机器学习,经过反复训练不断修正错误,提升“脑力”。“比如图像分析识别技术,在经过2个月调试学习后日趋成熟,前不久的1次巡视就识别出了影响变电站安全运行的近20个鸟巢。”变电运维室值班员陈浩说。
“脑力”升级,人力降低
呆萌的“大眼睛”、敦实的身躯,滆湖变电站内,智能巡检机器人格外引人注意。据了解,该站建设了远程在线巡视和户内外机器人巡视联合智能巡检系统,来替代传统人工现场巡视,将原有30天周期的人工全面巡视,升级为每天的远程在线与机器人联合巡检,解决变电站运维人少站多、往返距离远等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户内巡视机器人不仅有可升级的“脑力”,还具备全国领先的“脚力”。站内使用的全国首个砖墙结构室内巡视机器人,可通过升降机“爬楼”,畅通无阻地巡视上、下两层楼的设备。
同样可以替代传统人工的还有倒闸操作“一键顺控”功能。滆湖变电站在全国首次采用图像识别技术为设备状态确认提供第二判据,并对压板、空气开关进行电动遥控改造,以实现远方和变电站操作任务一键启动及自动执行,提高操作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升运维人员工作效率。以变电站内单台主变由“运行”转“冷备用”操作为例,传统操作耗时1小时49分钟,“一键顺控”操作仅需36分钟。
“当前,新基建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全面战略转型的新支点、新引擎。作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建设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将改变电网传统生产、管理和运营模式,发挥能源互联网功能形态作用,迎接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马振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