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誉集团严成:二十四年“焊花飞扬”路

发布日期:2020-04-17

摆在严成面前的,是一个长4.5米、宽3米的“大块头”牵引箱。绕着箱体走一圈,走近、站定,他观察了约5分钟,那双在焊花中“烧”了24年的“火眼金睛”就锁定了变形点,立刻叫来工人整形:“箱体顶架部分局部位置焊接变形,下凹了1厘米。这三处地方,分别往上顶3厘米。”两个小时后,箱体平面度公差降到了2毫米以内。

严成是新誉集团焊接区域碳钢2班班长,复工以来,他带领班组夜以继日地试制新项目——南车350牵引箱。该箱体更大、更薄,焊接难度更高,面对这样的技术“大考”,严成成竹在胸:“有挑战,就上!”

偏爱 第一份工作就是焊工

1996年6月,严成中专毕业,成了武进自行车配件厂焊工。为了把电焊技术学到手,他每天跟在老师傅后面,一边看他们干活,一边打下手。白天偷着学,晚上拿来书本学,不到1年时间,严成不仅掌握了常规焊接方法,还在技艺上更进了一步。

严成告诉记者,当时焊的是自行车车架,老师傅们焊一圈需要翻4次,而他只要3次。别小看了少翻的这1次,时间缩短了,速度快了,产量提高了四分之一。不仅如此,焊缝横平竖直、美观耐用、结实可靠,各项技术指标无可挑剔。

因受焊接材料与技术的局限,严成选择了更高平台,2003年入职新誉集团。

创新 解决一项世界性难题

新誉集团经常进行新产品的开发研制,而结构复杂、标准较高的新产品焊接通常由严成来完成。

在焊接工艺中,厚型材不易焊透,且焊后易出现延迟裂纹和气孔,这是焊接中一项世界性难题。为了研制伊朗德黑兰地铁箱体,严成不断尝试,摸索出了“氧乙炔预热—焊后缓冷”工艺,通过预热让型材内部温度升高,驱离表面水蒸气,焊后缓慢冷却,有效解决了中厚板铝型材焊后易出现裂纹和气孔等问题。

这一技术也应用到了高铁项目。随着“和谐号”380公里高铁项目顶板的试制成功,打破了西门子公司的垄断,填补了同类产品的国内空白,为新誉集团争取了更多订单。目前,该方法已在公司全面推广,大大提高了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降低了工艺成本。

10多年来,严成参与了多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焊接工作。最令他自豪的是常州地铁1号线,“通车当天,我很骄傲地对别人说,这个部件,是我做的!”

传承 培养一批焊接能手

2010年,严成考取了国际焊接技师,成为焊接监督。如今,他已经拥有7张国际焊工证书,覆盖碳钢、不锈钢、铝合金3种材料。

受疫情影响,开工时间推迟了10多天,但南车350牵引箱项目年前就已敲定,订单交付日期不变。在人员不齐、工期缩短的情况下,严成调配车间和班组间的资源,合理排班,目前已保质保量交付3台箱体,进入下道工序,剩余7台正按照序时进度进行,预计本月底完成。

2018年,“严成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在严成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结合生产现场遇到的新项目、新工艺难点和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创新。

通过“传帮带”,严成已培养了150多名焊接能手,16名徒弟成为公司技术骨干。近年来,严成先后获评省企业首席技师、市劳模、首届武进工匠等称号,其所在班组获评“江苏省工人先锋号”,还登上了央视“在岗位”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