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复工防疫“大考”,潞城街道“硬核”出招

发布日期:2020-03-10

在潞城街道,有个企业集聚的纯工业社区兴东社区,为迎接全面复工潮,80后社区工作人员王凯成了最忙“接线员”。“电话微信全天候响不停,缺防疫物资,我们第一时间调配;有困难矛盾,我们第一时间协调解决。”

2月,潞城街道规上企业率先实现100%备案复工;3月初,复工工业企业总数达246家,服务业企业38家。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潞城街道通过超前部署、科学组织、强化监管、全力服务,7天共有56家企业复工复产,14天达209家。

驻厂帮扶记

早上8点,驻厂员陈争雄来到了兴东社区,他和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李强都是街道派出的驻厂员。这支由经验丰富的社区老干部与活力十足的青年志愿者组成的小分队,全天候驻扎厂区,提供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第一站是常陵电工,这家企业已经为复工做好了准备,陈争雄要在检查防疫措施、储备物资的同时,与企业一道完善细节,力保万无一失。

“上午去3家,下午再去3家。”陈争雄说。2月7日开始,他已经连续工作了3个多星期,参加驻厂员培训,帮助企业准备复工材料,追踪管理湖北、浙江归来的员工,传达落实最新防疫要求……驻厂员们就像企业的专属管家。

“56名驻厂员,对接160多家企业。”轨道交通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殷清介绍。为更加有效有序地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潞城街道全面落实企业复工指导“驻厂制”。驻厂员队伍由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组成,通过分批培训后,进驻所有复工企业。他们按照“六个到位”“八坚持八不得”要求,通过宣传引导、服务保障、管控监督,全程、实时指导企业复工复产,并巡查复工后防疫落实情况。

口罩调配记

疫情发生后,口罩需求多、缺口大是普遍存在的难题。春节期间,为保障防疫工作正常开展,街道一家医疗资材企业紧急引进一条专业的自动化口罩生产线。“生产线准备好了,生产许可也到手了,但因人手不够,没法开工。”企业负责人张柱华说。

街道企服中心及时主动了解企业困难,“在街道及轨道交通产业园的协调下,其他企业纷纷出力,选派了16名员工来帮我们生产防疫物资。”张柱华感动地说。“调配生产人员之余,我们还为企业解决了设备运输等困难,并协助厂房公共区域消杀。”殷清说。2月11日,自动化口罩生产线正式运作,复工初期每天产量为3万只。

对于口罩的销路,潞城人也早有打算。2月9日,复工的前一天晚上,街道商会群里进行了一场特别的接龙,这是街道在统计每家复工企业需要的日平均口罩数。通过第一时间和口罩生产企业签约并提前付款,街道不仅帮助解决了企业资金困难,也确保了生产的口罩优先供给街道各企业、社区,为企业恢复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

全员奋战记

初春的潞城,防疫复工两不误,各行各业干劲足。凯宇汽车公司自制土味抗疫视频,给员工“打了气”,也为兄弟企业“打了样”;志海机械防疫措施科学严密,还设置了隔离室;还有坤泰、星源、中车戚墅堰所、欣盛……在这场疫情中,潞城的企业勇于担当,抱团取暖,既第一时间捐款捐物、驰援一线,更以防疫复工两手抓的实招,推动街道重回生产生活轨道。

这离不开街道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早在2月5日,潞城就开始谋划部署企业复工复产,招募培训驻厂员。街道防疫应急指挥部要求企业复工工作组对280余家企业进行全面摸排,掌握具体开工日期,列出“企业复工备案清单”,做好复工复产检查审核。

企业复工,重在防疫,难在监管。街道推出了“企业自查—驻厂核查—每日巡查—党政复查”的四级监管体系,企业查,驻厂员也查,党政领导再查……形成的巡查建议通过驻厂员直接传递到各企业,确保问题及时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