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
全市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复工活动
在武进国家高新区举行
现场,柳工华东基地大型智能矿山机械项目开工,该项目第一阶段将于8月建成投产。到2022年完成整个项目投资,形成年产大型工程机械3000台、矿机4000台的生产能力,打造超100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今年企业面临着最不寻常的“复工季”
武进国家高新区坚持两手抓两手硬
通过“网格化+信息化+亲情化”
全力跑出复工复产和项目建设加速度
353家
截至目前,园区规上企业已基本全部实现复工复产。项目实现开复工,占武进区40%;总投资,占武进区73%;2020年计划投资,占武进区60%。
网格化织密复工“防控网”
“我愿加入高新区疫情防控先锋队”“作为一名党员,自愿冲在疫情防控最前线是我的责任”……连日来,一封《武进国家高新区党工委组建防控疫情斗争先锋队倡议书》在机关内部微信群发布,此举即刻引来广大机关党员响应。短短几个小时,一支近五十人的党员先锋队组建完成。
高新区是武进工业企业的重要集聚地,园区内共有各类企业7000多家,面对企业复工在即、防控难度加大的严峻现实,高新区党工委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园区企业划定四大网格,所有先锋队成员分到网格内,全面加强园区企业人员排查。
戴着党徽、亮明身份、当好先锋。按照党工委统一部署,自1月底以来,所有先锋队成员一一走进网格内的包干企业,深入宣传发动,指导防疫工作。“排查中,我们特别要求在生产企业实行封闭式管理,切实加强防疫监查,禁止外来人员进入厂区,降低隐患增量。”先锋队成员、高新区投资促进服务局投资促进服务科科长朱敏菁表示。
信息化跑出惠企加速度
每天紧盯电脑上微信、QQ信息已成为武进国家高新区经发局各相关职能科室工作人员的习惯。“依托我们自己开发的信息系统,所有复工企业申报都从线上审核。”经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不错过一条可能是企业的咨询信息,大家都把企业相关负责人信息设为置顶聊天。
自主开发企业员工健康登记系统,企业员工只需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或登录网站就能填报信息,实现“一人一档”
为了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管理,武进国家高新区。登录该系统看到,上面需要员工填写的信息包括所属企业、所属部门、进入企业时间、假期是否离开过常州、是否为重点区域人员等,为了方便操作,申报情况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做到简洁明了。
企业复工,审批是关键。按照区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工作的通知》,高新区明确要求企业自查后满足复工条件的,应在开工前2天提交申请,并提交企业职工健康登记,由经发局进行线上审核。
“高新区内企业较多,通过创新数据赋能,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利用该信息系统减少了纸质报送,避免了重复操作、数据混乱等问题,更大大提升了审批效率。” 经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亲情化当好服务“店小二”
2月13日深夜11点,高新区投促局局长王利民准时出现在了沿江高速(S38)常州南道口。当晚,园区一家企业的高管返程回常。经过测量体温、登记信息等流程后,王利民将该高管顺利接回其在常住所,并叮嘱要做好14天居家隔离。
《企业高管人员返常事宜的工作指引》
针对园区内企业外籍员工和企业高管人员陆续返常情况,高新区专门出台了,所在企业在高管返常前2天即可审核备案通过。同时,园区专门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投促局、招商局全员上岗,当好24小时“跑腿员”,无论是清晨还是深夜,相关人员都早早前往迎候接回。
企业加速复工复产,做好“四个到位”是前提。但一些中小企业由于场地限制,设置单独隔离间成为难题,尤其是一些外地返常复工人员需要及时集中隔离却没有合适场所。为此,高新区将南湖家苑社区中的200个房间作为集中隔离点投用,提供后勤保障基地,同时还与区公安局协调联动,积极充当“红娘”,盘活辖区内的宾馆资源。由有需要的企业与宾馆签订合同、统一进行封闭式管理,此举有效解决了企业隔离场所缺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