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10-21
去年10月起,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先行先试、动真碰硬,细“治”入微,全面消除村民“身边污染”,打响了武进区乃至常州市小微水体整治“第一枪”。
为了全面提升小微水体治理质效,湟里镇开展了“治水、治岸、治村”的“三治”行动,工作人员走村串户,对村内外、田间地头的所有河塘、沟渠进行地毯式排查,摸清了小微水体全部家底,最后决定以自然村为片区整治。通过清淤、沟通水系等治水措施,让水“活”起来;通过以控源截污为导向的治岸措施,让水“净”起来;配套以景观绿化的治村措施,让水“美”起来。
图 |湟里镇葛庄村小微水体
小微水体整治起到了大作用,农村生态环境焕新颜,村风民风更加和谐。在湟里镇西鲁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清淤、修坡、增绿、治水“四步曲”,对小微水体进行全面的整治提升。通过建设河道生态驳岸,形成可行走、可欣赏、可驻留的生态走廊,成为附近村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村民更是自告奋勇,争当小微水体“河长”,巡河护水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
图|湟里镇香泉村小微水体
随着河长制工作的深入开展,湟里镇这种“资金投入少、群众参与度高、整治效果好”的小微水体整治模式,逐步得到推广。武进区水利局局长、河长办主任刘建荣说:“小微水体虽小,但承载了水环境最后几百米和群众幸福指数的大课题。”今年以来,武进区一直把全面推行小微水体河长制作为改善生态、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系统部署、高位推动、稳步向前,持之以恒护水、不遗余力清水、齐心协力管水、凝聚智慧治水。
雪堰镇城西回民村小微水体
为了从根本上打赢打好这场小微水体整治战,武进区4月出台了意见,以一套完整的机制,吹响小微水体河长制工作“集结号”。同时,组织技术单位按照“线状水体、块状村塘”等不同类别和“达标整治、典型示范”级别,分类分级制定整治技术导则;按照“地毯式排查”要求,共排查出4229个小微水体,逐一建立清单、登记“户口”;考虑现状、结合实际,以小微水体示范点建设为抓手,积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借助“武水共治”的良好氛围,发挥企业河长、“河小青”志愿者、民间河长工作机制的优势,进一步夯实小微水体治理合力。
治理小微水体过程中,武进区鼓励各镇、村充分发掘乡土历史、优秀人物、古树古桥古井等涉水元素,在人水相亲的基础上实现古今相连、乡愁延续,打造出有灵魂、有生机、有文化的“人水和谐”乡村景致,让“水文化”与“水生态”连通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