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08-21
“父亲办厂那一年,我11岁。”在金宝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1983年出生的吴德的印象里,自家的工厂搬过两次“家”。
1994年,“创一代”吴建国在西湖街道长汀村租了几间民房做起了电机生意,成了村里第一批私营企业主。2000年,长汀村西北角上,吴建国自建了6500平方米的厂房。很快,厂房不够用了。2006年,28000平方米的新厂房建成投用。2012年,吴德接班,主导家族企业内部改革,产品逐渐替代进口。
在长汀村,像这样拥有20多年历史的企业不在少数,实现了村民“家门口”就业。即便周边的工业园各项政策配套更优渥,吴德也没有想过“出村”:“这里更有归属感,厂里120多名员工,一半以上是本村人。”有人看着吴德长大,有人和他一起长大。顶着“创二代”的头衔,吴德有着自己的抱负:“这两年,我们正大规模进行技术提升,希望进入更严苛的军工领域。”
和金宝电机一样,长汀村也正经历着新一轮“创业”。曾经的长汀村一穷二白,村主任周玉龙清晰记得:“2002年刚到村里工作时,老年人唯一的福利是中秋节两斤月饼。”
进入新世纪,长汀村确立了“工业立村”的发展方向,相继建设了工业集中区、外来职工公寓,积极开拓集体经济保值增值新路子。一度,村里有180多家企业。仅外来职工公寓,一年租金就有110多万元。
小河有水大河满。2012年,村里企业发起成立“扶弱济困”双百万光彩基金,成为全区首家村级双百万光彩基金。2013年,又成立了“幸福长汀·同心文化”百万光彩基金。
近年来,随着“散乱污”整治推进,企业缩减到130余家。面对“缩水”的土地年租金,长汀村决定:不再当简单的“土地包租公”!
去年,村里出资1200多万元,从经营不良的企业手中收购了8000多平方米厂房,再以均价100元/平方米的价格租给了优质企业。村两委经初步估算,收购的厂房每年租金收益可达7%,且固定资产在不断增值。去年,长汀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09万元,首破千万。
大河有水小河满。2001年,长汀村第一次将村民福利列入村庄发展“五年规划”。逐年提高的标准,标注着民生“幸福尺度”。按照目前“十三五”规划期间补贴奖发放标准:70周岁、80周岁、9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可分别获得村补助生活费720元、1200元、2500元;百岁以上老人全年补助高达6000元。据统计,全村2100余名户籍人口中,可享受这一福利的村民有290人。每年150元的油米券,更实现了户籍人口全覆盖。2017年,长汀村获评“全国文明村”。
“我父亲85岁了,每到年底就盼着村里发‘工资’。”57岁的颜留琴算了笔账:老人生活补助1200元,残疾人生活补助960元,历届队长补助936元,8张爱心理发券,150元的油米券,中秋、重阳福利……“除去村民分红,老爷子拿到村里给的‘福利大礼包’不低于3000元。”
因为拆迁,颜留琴一家搬进了长顺家园安置别墅区。门前的小菜园里,一茬茬番茄长势正好。作为大树下村民小组妇女队长,颜留琴负责组里老人们的“工资”发放。这是她引以为豪的时刻:“发‘工资’的时候,我们村老人看到我是‘欢喜’,别的村老人看到我是‘羡慕’。”
去年,长汀村各项福利支出超200万元。“当前,我们正在搜集村民建议,酝酿‘十四五’民生规划,村民福利仍将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周玉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