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让所有人猝不及防,有的人不免恐慌,开始出现各种情绪:“药店买不到口罩,咋办?”“我们小区也有确诊病例了,好恐惧!”“打开手机,各种疫情信息扑面而来,好紧张!”……面对疫情,有人可能会出现一些与平常不一样的心理、行为反应,我们该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呢?
正确认识疫情,抵制不良信息干扰
首先要对疫情有正确的认知。 虽然各地确诊人数每天有几百甚至上千人数的增长,不免让人产生恐慌心理, 但要认识到,这是疫情不可避免的暴发期。更要认识到,国家和各地医疗单位都已经采取了强力有效的措施,疫情是可控的。
很多人在家看新闻,往往关注的是其严重性和蔓延程度等负面消息,产生“疫情落到我身上可怎么办”“全国蔓延,生存都成问题了”等联想,这其实是一种思维的扭曲和泛化。这种恐惧情绪蔓延对防疫并没有帮助,而且情绪不稳定也会影响到个人的躯体健康。所以,纠正扭曲的思维至关重要,要多看官方和专家的疫情分析,全面客观的信息才能帮助你重新调整自己的认知和情绪。
最近,网络上尤其是微信上的信息呈爆炸式传播,但很多信息并不准确,甚至是虚假的造谣生事,这些都需要冷静鉴别。其实,政府在此次事件中采取了相当透明公开的措施,从电视和网络上可以获取足够的一线官方新闻,大家要将注意力放在防疫信息上,将不实信息终止在自己这儿。这不仅需要大众的冷静克制,更需要公德心。
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室内清洁通风
为了预防病毒感染,大家一定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护。
一要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二要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者毛巾等遮住口鼻。三要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作息规律,避免产生过度疲劳。四要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五要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保持心态平和,注重情绪调节控制
焦虑和恐惧是个体在面对压力时正常的反应,适度的焦虑有助于个体度过危机,但过度的焦虑会使人行为失当,恐惧也在这些不当行为中迅速蔓延开来,造成人群的恐慌。那么,面对疫情时,个人应该如何采取有益的反应呢?
1.改变促发事件。尝试以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改变促发事件来改变情绪。例如,通过加强自我防护、适当锻炼、补充营养等方式减少可能的身体不适;通过多渠道搜索口罩信息来购买口罩;通过坚持不懈地劝说、分析利弊、病例讲解等,与家里老人进行有效沟通,让他们做好自我防护。
2.分散注意力。分散对促发事件的注意力,就能改变情绪。如果近期你分配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在疫情上,且对疫情的过分关注引发了你较多的不适情绪,那么建议你做一些其他事情来分散你的注意力,例如追剧、阅读、听音乐、做家务、练瑜伽、与家人在一起但不谈论疫情等。
3.改变诠释。通过核对事实,然后根据事实来改变对事件的诠释,进而改变情绪。要通过官方媒体获得更科学、更准确的疫情信息,避免对谣言信以为真。面对不断上升的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要避免对新冠肺炎、自身安全风险或躯体不适的过度夸大。目前,武进三院已组建了一支由专业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心理危机干预援助团队,并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医生,获得更科学的医学评估。
面对这次疫情,保持心态平和,及时沟通交流,积极地面对现实状况,适当的居家休闲,才是最好的心理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