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是抗御山洪灾害的根本目的,集中体现在发生山洪灾害时要不死人、不伤人:
一是及时转移受威胁的下游群众,抢时间迅速解救被困人员安全脱险;
二是当住宅即将被淹时,在抢救程序上必须保证先人员后财产的原则;
三是如遇家中老人不愿离开住宅时应强行将其转移出去;
四是对受伤人员在脱险后应就地实施紧急救护,伤情严重的应及时转送当地医院治疗。
18、如何做好灾后的防疫救护工作?
大灾过后往往容易伴随疫情发生,要确保灾后人员安全,应积极做好灾后的疫情防治工作,全面开展受灾区及转移安置点上的医疗防治救治工作。
(1)认真做好房屋、水井及周围环境的灭菌消毒;
(2)做好临时安置点的卫生工作,加强对粪便、农药及鼠药的管理,特别重视食品和饮用水的安全检查;
(3)密切掌握灾民的疫病动态,做好人群的紧急预防注射,提高灾民的免疫能力;
(4)积极做好伤员的救护治疗和现场抢救治疗,严重者及时转送急救站或附近医院治疗。
19、山洪灾害期间易发生哪些疾病?
灾区卫生条件差,特别是饮用水卫生难以得到保障,首先要预防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另外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疫病也是灾害期间极易发生的疾病,如钩端螺旋体、流行性出血热、疟疾、乙脑等。
20、山洪灾害受伤患者外伤如何紧急处理?
(1)对伤员的出血伤口应迅速止血,如似喷射状,则动脉破损,应在伤口上方即出血点与心脏端,找到动脉血管(一条或多条),用手或手撑把血管压住,即可止血。如果伤员属四肢受伤亦可在伤口上端用绳布带等捆扎,松紧程度视出血状态控制,每隔1~2小时松开一次进行观测并确定后续处理措施。
(2)伤员伤口的包扎:找到并暴露伤口,迅速检查伤情,如有酒精或碘酒棉球,应将伤口周围皮肤消毒后,用干净的毛巾、布条等将伤口包扎好。
(3)对骨折的伤员,应进行临时的固定,如没有夹板,可用木棍、树枝代替。固定要领是尽量减少对伤员的搬动,肢体与夹板间要垫平,夹板长度要超过上下两关节,并固定绑好,留指尖或趾尖暴露在外。
(4)对严重的外伤伤员的治疗,在紧急处理的同时,应迅速求得医务人员的帮助,并尽快护送至医院。
21、哪些行为是破坏山洪灾害防御的违法行为?
(1)在明令禁止的陡坡地、荒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的;毁林开荒,烧山开荒,在林区乱砍滥伐林木等严重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
(2)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崩塌坡危险区泥石流灾害易发区范围取土、挖砂或采石的行为。
(3)破坏雨量站、水文测量网点、防汛预警预报系统的行为。
(4)往河流乱倒垃圾、土石、矿渣等废弃物,在河道中违规采砂的行为。
(5)未经批准擅自在河道中修建违章建筑物,种植高杆作物阻碍行洪的行为。
(6)破坏、毁坏河岸堤防工程设施,封堵河道,未经上级有权限的机关批准,擅自改变河水流向的行为。
(7)破坏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防御工程设施的行为。
(8)破坏山洪灾害易发区水库大坝及其附属设施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