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这么多毛主席像不容易啊,张张都是精品。”居住在高新区北区东庄社区的居民谈建祥家中常常宾客盈门,大家慕名前来观看他收藏的毛泽东像。今年67岁的谈建祥,是土生土长的武进人,他痴迷于红色收藏,尤其爱好收藏毛主席像章、画像等,“只要是有关毛主席的藏品,我都喜欢。”
1968年,16岁的谈建祥在湖塘老街玩耍时,看到路边小摊有卖画的,一眼就被一幅长1米、宽0.7米,由纺织机织成的毛主席像吸引住了。“当时,我只是个普通的农民,一个月收入差不多30元,但我毫不犹豫地花8元买下了第一张毛主席像。”谈建祥说,从那天起,他正式开始了“淘宝之旅”,几十年来,共收集了200多件和毛主席有关的藏品。
在谈建祥的家中,除了一些必备的家具外,到处都是有关毛主席的画像、像章、铜像、语录等物品。客厅里,东、南、北三面墙上都悬挂着毛主席画像。客厅北端,东面一间是卧室,四周墙上、橱柜里也遍布毛主席画像、像章和印有毛主席像的摆件等,琳琅满目。就连车库里都有,纸制的、针织的、胶片的。每一幅画像,谈建祥都找人精心裱了起来。
数了数,谈建祥家中,仅毛主席画像就有120多幅。仔细观察,每幅画像上,毛主席的手势、动作都不尽相同。“每幅画像都有它背后的故事,都是一段独特的历史。”谈建祥说,有的是从新华书店买来的,有的是从报纸上剪下来的,他平时只要有时间,就去武进各个文化市场溜达,看看能不能找到心仪的“宝贝”。
谈起收集毛主席像的事,谈建祥就打开了话匣子。据他介绍,毛主席像是“文革”时期的特殊产物,在那个年代,出门衣服上挂满毛主席像章,甚至成了一种时尚。
“这些像章展示了一代伟人的风貌,也展示了祖国的一段历史。以前家家户户都有这些,不足为奇,但是后来越来越少,我觉得很有纪念意义,值得收藏。”谈建祥边说边展示文革时期保存下来的纪念章,有铜的、铝的、铁的,总共20余枚。
“曾经湟里有个人来我家参观后,提出想花1000元买走我收藏的一幅毛主席像,被我拒绝了。”谈建祥说,他收藏毛主席像不是为了钱,只是一种信仰,他还特意关照儿子、孙子,要将这些老物件保存下去,将红色精神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