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坤寿,1909年出生于溧水永阳东庐庄家村。早年曾在上海震旦大学求学,参加进步学生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他与新四军溧高县县长曹明梁等一起,开辟韩胡村游击区,任新四军韩胡区副区长,从事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1943年8月7日被日寇杀害,壮烈牺牲。
红色故事
见到庄深时,他正戴着眼镜,仔细校对着一部长达55万字的小说手稿。这是他以祖父、革命烈士庄坤寿为原型所写的长篇小说《根》。随着庄深饱含深情的讲述,庄坤寿的一生如同一幅壮丽而又凄婉的画卷,在我们面前缓缓铺陈开来。
进步青年参加抗日救亡
溧水是南京的南大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一派田园风光。庄坤寿家是溧水县城有名的大户,家里有私山、酒庄和千亩良田。童年时的庄坤寿不愁吃不愁穿,却并没有成为纨绔子弟。他热爱读书、热爱科学,在时代感染下求进步、求新知。青年时期,庄坤寿来到上海震旦大学求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学。在这里,他受到了各种进步思潮的影响和浸染,追寻着救国图存之路。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庄坤寿毅然加入了抗日救亡的队伍,在长期的磨炼中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由于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认知,庄坤寿在军中主要担任文职工作。无情的炮火同样侵袭了溧水县城,庄坤寿回到家乡,与曹明梁等人一起在溧水丘陵山区开辟韩胡游击区,和日寇斗智斗勇。参加革命后,庄坤寿与家人聚少离多。周围到处都是汪伪和日寇,他和一众战友不敢回家,更不敢与亲人联络。尽管如此,庄坤寿仍然数次差点被敌人发现。一次,他带人去县城侦查敌情,在茶馆喝茶时,手枪不小心从怀里掉到了地上,差点被日军捉住,但他靠着机智和勇敢化险为夷,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身边人。
壮烈牺牲血洒家乡山岗
1943年8月6日,韩胡区召开了一次群众大会,动员地方青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欢送了一批新参加新四军的年轻战士。当天晚上,庄坤寿和几名游击战士由于工作需要,没有立刻随部队转移,而是留在了村里。殊不知,这一消息被奸细走漏,次日凌晨,200多名日军和汪伪警察将村子包围,趁庄坤寿一家熟睡之机冲入老屋,径直奔向庄坤寿,将他的左右手从指缝间到手掌处砍断,然后将他反绑起来。混乱中有人高喊道,“你文化高能写啊,我把你手砍掉!”敌人走后,庄坤寿的妻儿点亮煤油灯,只见地上血迹斑斑,一直延伸到门外。那天,日伪军押解庄坤寿到半路,就将他杀害在台国寺旁的一个小山岗上。
新四军后来带回了庄坤寿的尸体,他胸口有两处弹孔,受伤的两手紧握着,掌心全是泥土和草。日军残酷地割下了庄坤寿的头颅,在溧水城隍庙的旗杆上悬挂了几天几夜,并在墙上贴了告示,让所有参加抗日的人引以为戒,否则都将和庄坤寿一样的下场。“庄坤寿案”成为轰动溧水县城的一大惨案。
解放后,庄家离开溧水县,举家迁入常州,庄坤寿的儿子庄维石也由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介绍到戚机厂工作。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深夜,庄维石突然对儿子庄深说,“想不想回老家看看?县里要为你爷爷办追悼大会。”那时的庄深才第一次知道,爷爷竟然是一位革命英雄。那天,父亲打开了话匣子,深情地为庄深讲述了革命烈士庄坤寿的故事,这一讲就讲了大半夜,庄维石几度落泪,情不能自已,这段尘封多年的往事终于浮出水面。
“今天,我们悼念庄坤寿烈士,要学习他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做好工作,为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这是当年溧水县革委会副主任张孝南在为庄坤寿举行安葬仪式时所作的悼词,记录着悼词的纸张早已泛黄,庄家人一直悉心保存着。父亲牺牲那年,庄维石年仅12岁,从小失去父爱的他将所有与父亲有关的物件都视若珍宝。
1985年,时值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常州市委、市政府组织烈士家属代表在常州市烈士陵园共同参加祭扫活动,庄维石作为戚墅堰烈士家属代表受邀在列。“我们一家从解放后就扎根常州,见证了戚墅堰乃至整个常州这些年的发展,每每想起父亲,我觉得心酸又感慨,他不能见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了,我们要好好地把日子过下去。”庄维石说。
烈士后人书写英雄事迹
在得知了祖父的英勇事迹后,庄深跟着父亲来到了溧水中山烈士陵园,墓碑前,他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何为死亡、何为牺牲。虽然从未见过祖父,却能感受到血浓于水的强烈情感,他萌生了为祖父和他的战友写一本抗日长篇小说的想法。
为此,庄深回到溧水县城,四处走访知情的老人,并与同样当过老红军的姑父等人深入对谈,渐渐还原了祖父的形象和他生活的年代。
2018年7月起,仅仅4个月左右,庄深以饱满的激情一口气完成了长达55万字的小说——《根》。小说描绘了从1907年至1952年,苏南溧水及武进地区近半个世纪的生活场景,以庄家为中心,叙写了庄、黄、袁、刘、赵、李几大家族的成长历程,突出体现了博爱、奉献、牺牲等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也展现了家族之“根”与中华民族之“根”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据悉,《根》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也是常武地区首部由烈士家属为烈士写下的长篇红色小说。
每年清明,庄深一家都会从常州驱车到溧水中山烈士陵园看望祖父庄坤寿,这位烈士短短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民族解放事业。他长眠在溧水大地,长眠在这片他誓死捍卫的土地上,微风轻轻拂过树林,低低诉说着庄坤寿动人的事迹,炮火早已远去,幸福生活已经展开。
红色感悟
单嘉皓
遥观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武报小记者
听了庄坤寿烈士的故事,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存亡,庄坤寿烈士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的事迹值得所有人铭记。
在和平年代,我将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用一己之力为国家做一点贡献,也不负这些当年为民族事业作出牺牲的伟大先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