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七点半还不到,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进中天钢铁机修总厂的大门,车上走下一位中等身材、衣着朴素、头发花白的老人。他手提一个公文包,步履矫健地走向自己的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他叫周秀生,1935年生,现仍受聘于中天钢铁集团,是中天集团电力电气工程专业工作的高级顾问。
勇挑重担,退休后临危受命
1998年,老周从武进钢铁集团公司办理了退休手续。这时,他不是想退休后如何享福快乐,而是更多地思考着飞速发展的武进钢厂对用电量的巨大需求,以及工厂内用电现状对工厂发展的严重制约等问题。恰逢武进钢厂在改革春风下转制成为中天钢铁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在全新的体制和机制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天集团决策高层深知用电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决定立即正式聘用周秀生,专职处理解决集团公司的供用电系统的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以保证公司发展的需要。年过花甲的老周毫不犹豫并满怀信心地接受了这个聘任。
巨大的用电量和电费成本对公司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制约。在老周的建议下,集团公司决定自办中天钢铁热电厂,用自发电来缓和上述矛盾,并由周秀生任工程总指挥。第一期投资2亿元的一台60MW燃煤供热发电项目于1999年开工,在2000年正式投运。由于第一期发电项目效果显著,于2002年开工的第二期投资1.32亿元,新增一台60MW燃煤发电供热机组又在2003年投产发电,此时这个项目的总指挥已经68岁。
迎难而上,促企业绿色发展
由于两台发电机组投入正常发电后,集团公司用电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促进了钢铁生产的发展,但同时在冶炼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可燃的高炉煤气。如何充分利用高炉煤气发电,这又是一个全新且效益可观的项目。面对挑战,老周没有却步,而是迎难而上,又担负起新建一台60MW燃煤及高炉煤气参烧发电供热机组项目的工程总指挥。在他和他的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投资1.47亿元、燃煤和高炉煤气参烧发电供热的60MW机组于2003年建成投产。它开创了中天钢铁集团利用高炉煤气发电的新领域,并为以后综合利用高炉煤气、变废为宝积累了经验。为增加对高炉煤气的充分利用,集团公司要求逐步取消燃煤发电,决定再新建一台60MW纯高炉煤气发电供热机组。该项目于2009年上报,经批准投资1.28亿元,于2013年建成投运发电。老周还是该项目的工程总指挥,这时他已经78岁高龄。
在周秀生领导的工作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自2009年至2016年,集团公司共投入1.15亿元对全厂供、变电系统进行5次较大规模的扩容、改造和提升,保证了工厂发展的正常用电,并最终实现运河南北两个厂区两路进线供电互通,达到一路停电另一路能保证供给全厂用电的双回路供电模式,已是耄耋之年的他仍沉浸在这个项目的繁忙工作之中。2017年,应供电部门对大型用电系统的谐波危害治理要求,周秀生带领团队对全厂区制定了电能质量综合治理方案,成功攻克电压闪变和谐波影响电网电能质量的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治理目标,对钢铁行业电能质量管理、设备安全运行、降低损耗、提高用电设备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夕阳正好,不用扬鞭自奋蹄
2015年,周秀生被中天钢铁集团聘为高级顾问。今年,周秀生已经85岁了,但他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现在他主要负责老系统的未完事项,并在新系统上线时,积极做好配合、对接工作。老周在退休后的20余年工作中曾身兼10多个发电、供电、用电项目的工程总指挥和项目经理,总投资达9亿多元人民币,其工作量可想而知。正因为他和他的团队的努力和付出,保证了中天钢铁集团的发展壮大,这些项目的及时建成投运形成了中天钢铁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厉的产业政策中的巨大优势。
周秀生把工作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当成一种习惯和享受。虽年过八旬,但能娴熟地操作电脑,上网查资料、收发短信、文件打印及发送,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平时不间断地学习钻研、更新和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使他在与专业的设计院与工程承包商、设备制造商洽谈业务时能应付自如,使人敬佩。就在2017年,周秀生作为第一作者的关于治理谐波危害的论文《中天钢铁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应用实践》在《能源与节能》杂志第二期上发表。他的办公桌上有一台电脑,墙上挂着正在进行的工程总图,橱柜里放满了已完工的、正在进行的和将来准备建设的工程资料。他既不卖老,也不怕老,更不服老,在政治上坚定理想信念,事业上坚持老有所为,一步一个脚印,不用扬鞭自奋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