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龙泉春雨
长夜龙山晓,人间望忽开。飘云卷雨去,复送云归来。
(龙泉位于雪堰镇西南陈湾内,山因有龙泉面得名。雨后山涧,常可形成瀑布,是为著名景观。)
长夜将去,龙泉山上天色拂晓。人间相望,有如仙境顿开。飘浮的云卷携着雨过了山头,一会儿雨携着云却又回来了。
所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此诗写龙泉山晓望,云含雨色,雨送云烟,如入仙雾缭绕之境。第一句“长夜龙山晓”中的“长夜”,“晓”,写出时间;龙山,写出地点。第二句“人间望忽开”,是远眺龙泉山。“人间”二字,是相对“天上”来讲,更烘托出望山如望仙境。第三、四句是转折。诗家手段也从开到合。三四句雨霁云收,又云携雨至,舒卷之间,去来无定,写出了龙泉山春雨随云忽至的情景。也恰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着重点在写春雨,此诗的着重点在写时令中的人文地理之景。
和诗
洗天去忽至,飒沓风门开。腥云满南郊,知是龙泉水。
一场春雨忽然去了又来,象把天空洗过一番一样。所过迅疾,好象把风门都打开了。带着腥味的云层铺满了南郊,定然知道那是龙泉山的瀑布水流散发蒸腾而升起的云气啊
2笠泽烟波
何处烟波好,公乘笠泽槎。我泛江门月,乾坤共一家。
哪里的烟波风光最好呢?想见徐公您在家乡的太湖上放舟的翩翩风度。我而今泛舟于广东江门月下,此情此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你我也好似月下相接,天地间两处共是一家啊。(笠泽,震泽,都是太湖的古称。姜夔名句: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和诗
一叶烟波艇,如乘银汉槎。秋来万里兴,浩荡属谁家。
你看那一叶扁舟,在万顷烟波中,好似横渡银汉的飞槎。想像秋高气爽,万里泛舟太湖,逸兴遄飞,这种浩荡的风致,除了徐公您还有谁呢?
3龟山夜月
夜半龟山月,能开万顷秋。试从空处望,照公湖上楼。
夜半时分仰望那从龟山上升起的明月啊,好象把万顷秋色都照亮了。如果从高空俯瞰,好象这龟山夜月是特地为您而照亮着湖上的徐公楼啊。写景空阔,一派澄明。
和诗
太湖东畔月,光满龟山秋。云翳绝万里,幽人在高楼。
太湖东面的月亮啊,盈满的流光把秋天的龟山照亮了。万里无云,想见高人隐士(徐公您)在太湖之畔的高楼上,心志皎洁有如那万顷明月秋光。
4陈湾嶂叠
丹青写不尽,陈湾嶂叠新。我诗君莫笑,还属姓陈人。
任是画家的妙笔丹青也描摹不尽啊,徐公您家乡陈湾的层峦叠嶂新意不断。我写的小诗您可不要笑话啊,恰好也还是出自我姓陈人之手。(诗是陈献章所作,所以说,“我诗君莫笑,还属姓陈人。”)
和诗
泉峰出云表,浥雨娟娟新。不知瞻望里,时有依筇人。
龙泉峰露出了云层外,沾湿了雨水而越发显得娟娟可爱,青翠如新。知不知道常常有倚仗的乡人或行客,停步凝望似乎怎么也看不够这样的美景。
5雪堰通津
雪堰归何处,披图想具区。古来探本论,无欠也无余。
雪堰河它通往何处呢?我对着雪堰山水图想到了浩渺的太湖。古往今来探本求源的论述,所谓相生相成,想来是不计盈亏,不较损余的啊。(具区即太湖。)
此诗溯本求源,把雪堰之美景接入太湖之美景。由前两句的物境而转入后两句的理境。
和诗
帆樯聚堰埠,村市成环区。桥前春水涨,湖上雪消余。
很多帆船在雪堰的水埠聚集往来,雪堰这水绕山坏的地方渐渐形成了村市。雪堰桥前的碧水上涨了,湖上的白雪慢慢消融了。春天来了。
此首小诗中反映了雪堰古时就兼得山水地理之胜,交通便利,开始了水上贸易通商。“帆樯聚堰埠,村市成环区”,前两句写民俗;“桥前春水涨,湖上雪消余”,此后两句写风物。小诗以仅20字的精简笔墨,写出了雪堰别具一格的民俗、风物之美。
6亭山夕照
山亭不可逾,华顷凌天台。卑高本自形,夕照从西来。
后亭山上的山亭高高在上,人简直无可攀越,高高的山峰气势好象接到了天上瑶台。低和高本来是物我观照自己形成的感觉,你看那夕阳的正从西面照到亭山上来。此诗就此作结,留人遐想,语止而意无穷。王国维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中“卑高本自形”,联系上下句,一样是在写景中融入了理趣。(亭山即潘家后亭山,旧时山上有亭。)
和诗
亭山郁苍翠,云霞拟天台。卷帘日夕西,时有爽气来。
亭山郁郁苍苍,上面的云霞好似出自天上瑶台。傍晚夕阳西下,卷帘一望,感到时时有亭山上的爽气吹送过来。(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有句“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翠影红霞,此诗前两句得之;后句西山爽气典出《世说新语笺疏》:“王子猷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7庙墩灵迹
救溺如救火,造次遂捐生。金陵人去远,拗鬼不来争。
排洪救民象救火灾那样形势危急,仓猝之间吴、许两位县令便献出了生命。(金陵疑作晋陵?)这两位祖籍晋陵、无锡的长官虽然人已捐躯,远离尘世,但他们的精神长存,就连恶鬼也不敢来此地盘打扰。
和诗
荒墩灵尚在,芳草年年生。一身赴急难,庙食谁来争。
荒凉的山墩上,先贤的灵魄仿佛依然存在,年年芳草青青充满了生机。一身勇气敢于赴急救难的事迹仍在,祠庙里祭祀两位县令的瓜果供品,是没有人去争着吃的,那是后人在表示对他们的永久纪念。
(庙墩在雪堰镇东洋湖村墩上村东南,有吴、许两县令为了排洪救民,在此捐躯的记载。吴、许分别为晋陵、无锡县令。)
8、板桥书屋
板桥蔼吾伊,名称已盖世。谁知龟山月,不照新塘睡。
板桥精神泽被故里垂范你我他,而板桥也已声名盖世。你可知道那龟山的夜月,却不照着新塘睡去,那是为什么呢?因为板桥乡里人形成了好读书的风气,原来龟山的明月都做了陪读了啊。(板桥书屋遗址在雪堰镇牌楼村东板桥徐氏宗祠后沿河。据《板桥徐氏宗谱》记载:“数百年间,徐氏子孙耕读传家,力田之余,焚膏继晷,吟诵不辍,及夜,河两岸灯火不绝者数里。而是河当交通要道,风帆樯影,往来掩映,与灯光书声相间,别具风光。”)
和诗
五经饱腹笥,身达乃济世。道苟不可行,宁作陈抟睡。
饱读诗书,学识丰富,读书人要心怀达则兼济天下的志气。但如果大道不能行于世间,我宁愿象陈抟那样高卧隐居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