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以百年心态做百年企业
发布日期:2019-03-01  字号:〖
 

战略定位,做专业化零部件制造商

记者:是董,可否简单介绍一下日盈电子的“前世今生”?

是蓉珠:日盈成立于1998年,从生产摩托车线束和连接器为主到进军汽车零部件产业,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公司主要从事汽车洗涤系统产品、汽车精密注塑件及小线束、汽车电子传感器等汽车零部件及相关摩托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如今在常州、广东江门和吉林长春都建有生产基地,同时在常州本部和上海设有研发机构。

公司是国内首批研发汽车洗涤系统产品并批量供货的本土企业之一,获得大众客户技术认可报告。在汽车洗涤系统领域,公司目前已成为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重庆长安、上海汽车和一汽红旗的配套供应商,并已通过长安福特、上海沃尔沃、吉利、北京汽车、重庆力帆、海南马自达和众泰的供应商资质认证。在摩托车线束领域,公司一直是全球知名摩托车制造商本田、铃木、雅马哈在中国合资整车厂商的主要线束供应商之一,也是全国最大摩托车整车厂之一大长江集团的最大线束供应商之一。

记者:上市以后,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是怎样的?

是蓉珠:汽车电子化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将使汽车更加智能化,多种传感器能够充分感知驾车者、乘客的状况及对外界环境的感应,实现电子技术与信息的交互。因此,公司将抓住汽车行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坚持“进口替代”导向,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逐步向产品配套的系统化开发和模块化集成方向发展,亦将通过全球化管理运作理念,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的发展道路,形成现代化的经营格局。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发展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中集产品开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具有全球业务布局的汽车洗涤系统、汽车小线束、汽车精密注塑制品及汽车电子产品细分领域的专业化零部件制造商。

强基固本,打铁还得自身硬

记者:是董,你觉得上市对公司而言意味着什么?

是蓉珠:日盈是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改制浪潮的民营企业,上市意味着一次“脱胎换骨”式的转变,倒逼我们革除经营管理上的积弊,以全球化的发展眼光布局未来,无论是人才还是内部管理都需要走国际化、现代化的路子。

管理上,一方面不断加强对财务方面的要求,健全从成本预算、核算到审计的各项制度;另一方面投入上千万资金实现信息化管理,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人才上,目前我们的高管都要求能够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办公,技术部门一直在招聘各类专才。我认为,对于企业而言,人永远是所有发展要素中最关键的一环,所以今年年初,公司专门聘请培训团队,对我们所有的高管、中层人员实施为期3年的训练养成计划,从日常行为习惯到专业技能提升都有涉及,以此来播撒日盈未来的“金种子”。

记者:制造型企业最终要以优质的产品来说话,日盈是怎么做的?

是蓉珠:以公司的汽车洗涤系统产品为例,经过十几年的开发、生产和应用,已经是成熟产品。由于较高的性价比,目前一汽大众、上汽大众所有主流车型中都使用了公司生产的汽车洗涤系统产品,包括前后挡喷嘴总成、大灯喷嘴总成和大灯水管总成产品,实现了该细分产品领域的进口替代和国产化。我们有较强的同步开发能力,可以根据下游客户车型更新换代及项目节点时间做变形开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相关失败案例。

同时,公司一直重视产品的研发工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产品开发与技术工艺优化。研发工作主要由研发中心负责,其中常州研发中心主要负责汽车洗涤系统产品、汽车小线束和精密注塑件等产品的研发,上海研发中心主要负责阳光、雨量和天窗等汽车电子传感器的研发。之所以选择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是因为上海作为世界一线城市,有着其他城市无法企及的人才优势,我们计划在未来三年将中心研发人员扩至50人。

深耕细作,汽车电子未来可期

记者: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是蓉珠:主要是用于兴建研发中心和扩充、改造生产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生产设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以技术创新推动公司的长期持续发展。具体正在实施的项目包括精密注塑件、汽车小线束项目等,已投入资金1亿元,建成后可以新增450万只精密注塑件以及950万件汽车小线束产品的生产规模,有助于扩大现有产品产能和改善产品结构。其中,精密注塑件项目争取在今年6月份进行投产。

记者: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利好不断,日盈会涉足吗?新产品研发会主要看向哪个领域?

是蓉珠: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将从机械类产品演变成电子消费类产品,汽车电子传感器在汽车平台中的应用比例越来越高,汽车电子传感器技术含量高、未来市场需求大,公司目前已有供货。

记者:公司会有收购兼并和扩充计划吗?

是蓉珠:受益于全球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全球产业分工的格局形成,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仍将稳步增长。另一方面,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企业由于数量众多,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内兼并收购亦日渐频繁,成功的兼并收购有助于企业实现产能的迅速扩张,及时把握企业发展的市场契机。

因此我认为,收购兼并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一个合作双赢、强强联合发展策略。公司将根据发展战略和实际生产需要,以增强公司中长期战略竞争力为目的,积极寻求在主导产业上的稳步扩张,在时机、条件成熟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收购兼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