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 视频新闻 >>  

263在行动 治污

发布日期:2017-05-15

2017年伊始,区委区政府联合下发《贯彻“263专项行动”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铁腕治污的号角以2017年一号文件的形式嘹亮吹响。在紧接着的四个月里,一次次夜查、一次次零点行动、一次次曝光,一次次整改……全区上下以铁的决心、铁的担当和铁的纪律,打响了这场生态保护引领区创建攻坚战。今天的新观察,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263在行动”。

从全区1号文件的统筹引领,到全省首设生态管理办公室的挂牌,对于生态环境认识问题,我区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副市长、区委书记史志军指出,开展污染整治、打击违法行为、提升生态短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全区上下要立即警醒,迅速行动,要铁腕执法,打一场生态攻坚战。
【同期声】副市长、区委书记 史志军: 让老百姓口袋鼓起来,环境感受好起来,腰板挺起来,这个才是真正体现全方位的富民,而这个目标要实现,必须要通过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整治工作,要实实在在把这项工作做好,才能体现出这三个可能。
据生态办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63专项行动”截止目前已开展涉企检查1800余场次,立案查处115件,处罚金额达到1200余万元。各板块也加快启动工程建设,一季度全区完成污水主管网建设50公里,已有37家化工企业落实关停要求。今年一季度,三条入太湖河道水质、空气优良率持续提升,263专项行动初战告捷。
然而梳理今年1到4月,本台相继曝光的涉及生态建设方面的120多个问题,这场持续了近百日的生态战,并不是那么的一帆风顺。受认识程度、整治决心、处置手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一场整治的结果有很大的差别。淹城路张家坝桥附近的垃圾偷倒点总面积超过300平方,混杂了各类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情况十分恶劣。2月6日,本台曝光后,区城管、环保联同区经发集团共同展开处理。两周时间后,所有生活垃圾均由环卫处送至夹山填埋场;树枝由园林公司转化为有机肥料;建筑垃圾由中天集团负责转化为道路基础建材;工业垃圾由安耐得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
【同期声】区经发集团资产开发部 蒋晓刚:之前的确有些疏忽 我们后期对这地方会将绿化连过来 加强监管 确保这边长效管理不留缺口。
类似垃圾固废污染问题曝光后迅速得到解决的,还有被曝光的“遥观新南村垃圾堆成山”、“东方小区空地变成垃圾堆 蛞蝓满屋”、“塘洋桥废料堆积问题” 、“西太源草菇废料堆场”等。
据记者对所被曝光问题的分析,影响生态环境的污染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河湖水污染、垃圾固废污染、绿化破坏。目前从整治的结果来看,绿化破坏与垃圾固废污染两大问题的解决率最高,效果最好。而不同于固废垃圾污染,1-4月份河湖水污染总计报道有40多篇,占比最高,但却是目前问题最突出、问题解决率最低的一项。
【现场】 记者 陈柳敏:在我身后的这条河就是漕溪浜,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的河水是比较浑浊的,我站在桥上不时地可以闻到一阵刺鼻的气味,据这里的村民所讲,其实今天的味道算比较轻的,像在平时味道重的时候,他们是连家门都开不了的。
【同期声】村民:臭啊,现在好像闻起来还好的,但现在颜色不好看,有时候呛得家里都不能待,家里都呛的不得了。
村民告诉记者,漕溪浜黑臭现象已经有十多年了。2011年下半年,漕溪浜实施了 “清水工程”,可惜好景只维持了数月。
【同期声】村民:全都不负责任的。村委根本不用说,他们根本不会来理你的,有一回我们村上多少人一起到区里去的,怎么说呢?他们说来看看,来看看,有时候去化工厂闹也闹过 打也打过。  
对于这条又黑又臭的漕溪浜,记者已经再次向相关部门作了反映,但至今尚未有明确答复。
同样是在牛塘镇,今年2月21日,丫河村后西沟村民小组内河河水突然变成了粉红色。
【同期声】 村民:现在这个水 洗菜什么的都洗的 都不能用了 好长时间了
【同期声】 村民:我们浇菜后都不敢吃 臭死了   
【同期声】武进区环保局城区环保所所长 孙斌:村委先把河水清淤清掉 把河水抽掉 先暂时这样 ……(然后)一家家排除过去 排除后 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然而最后的处理结果同样的不尽人意。据牛塘镇相关人士表示,已经对周边为数不多的企业进行了逐一排查,但未能最终确定到底是哪个企业在排污。相比较牛塘镇这种一副我已尽力的表态,前黄镇面对辖区内杨柳浜河、荣鑫科技园河道的污染表态同样官方。
【同期声】前黄镇环保科科长 丁雪刚:我们对各个企业的排放口 也进行了观察 对园区的雨水排放口 进行了直接观察 暂时还没有找到哪一家企业出来的。
当污染水源一刻不停地流向了太湖流域,环保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还在表示要再排查一下。好在,并不是每一条污染河道都需要反复排查才能发现污染源。比如,礼嘉镇毛家村内河,该河道位于礼嘉镇与洛阳镇交界处的西仪浜,全长600米,河面宽约10米。河水呈黑色,散发着一股恶臭,且一度出现大量死鱼。
【同期声】太湖湾环境监察中队 余涛:接到举报晚,我们就来现场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主要是附近有1家生猪养殖场,该生猪养殖场产生的养殖废水没有配套建设污水治理设施,污水通过化粪池简单沉淀后,就排入西仪浜。
5月4日,记者再次到现场进行回访。这里的生猪已经搬迁处理完毕,河道臭味已消除。同样由农村点源污染造成的,还有横山桥双庙村。原为养殖奶牛的常州苏农养殖专业合作联社如今却养起了猪。
【同期声】武进区环保局经开分局监察中队中队长 李冰: 整个河道都发黑发臭了,不是影响一点点水体,大概也有几十亩地的水体,包括那边的河也有一定的影响,我们等监测数据出来以后就能知道影响有多大。
由于农村点源污染造成的河道污染还有前黄镇漳湟村木排头村民小组的河道、 前黄镇农场村金上村民小组双浜河,目前几处污染河道均已进行了整治,但畜禽养殖点这个污染源头的搬迁问题有些却悬而未决。
面对这一条条被污染的河流,不禁让人感慨,河流治污真的这么无从下手,难以处理吗?
也不全是如此。雪堰镇江南石材市场内的72家商户,切割石材产生的粉尘遇上下雨天便流入市场内的凤沟河。加上市场经营户生活污水未完全雨污分流,让凤沟河水质更受影响。了解情况后的雪堰镇立即成立联合督查组,当即对石材切割、雕刻等有冷却废水产生的工种一律停产,限期一个月整改到位。
【同期声】雪堰镇副镇长 殷旭东: 把整个石材市场的切割和石磨全都停掉,今后开工都要雨污分流到位。
对于镇区内的其他污染河道,雪堰镇更是拿出了铁腕治污的决心。
【同期声】雪堰镇圣烈村党总支书记 刘小明: 今年在6月份之前投入30万元,对涉及的污水河道进行清淤,另外工业园区在我们村里,接管主网达到50%左右,8月份全部接管到主管网。
治污必须要我们拿出铁的决心,铁的担当。否则一条被污染的河,即使面对仅有的一两个有嫌疑的对象,也不可能揪出真正的“肇事者”。相较于有关部门缺少主动作为的态度,采访中我们也认识到职责分明的重要性。武进的城东工业园内有一条近200米长的“垃圾路”,已经三四年没人来清理。
【同期声】市民:这个垃圾堆在这里,我们走这边会车都会不过来,路都被他占掉了,经常有人来倒。有的时候货车来了,我们只能停边上,货车过去了,才能过来。
整条江东路,别的路段每天都有专门的保洁公司来清理,唯独这200米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为了弄清楚这条路的归属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联的7家单位,但这7家单位没有一家认领,都说和自己毫无关系。
【同期声】高新区马杭社区 工作人员:江东路是湖塘镇(管的),我们只到(马杭)桥,以采菱港为界限
【同期声】湖塘镇城东纺织工业园管理办公室 副主任 马亚:那一块应该是属于高新区北区,不属于我们园区的范围。
【同期声】高新区龚家社区 主任 龚宝兴:这个厂房肯定不是我们的
【同期声】遥观镇通济村 党总支书记 吴南武:我们没有一家企业在里面,也没有一家老百姓居住在里面,为什么这个地方的垃圾清运要归我们管呢,我这一点不理解。
经过记者的不懈努力,目前武进城东工业园江东路200米垃圾带已经被清运完毕,但这条200米真空路的管辖权仍未明确。无法明确的管辖权就意味着曾经的乱象要不了多久还会重复上演,曾经的有色河流要不了多久仍会再次代替我们的清澈河流,曾经的治污胜利果实很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一一沦陷。
治污既要勇于攻,更要善于守。在我区一季度生态文明点评会暨“263”专项行动推进会上,区长戴士福就明确指出,打好治水、抗霾、净土三大战役,要以“控”为基,做好“减煤”、“减化”,守住环境治理的第一道防线。要以“治”为本,治太湖、治垃圾、治黑臭、治畜禽,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要以“守”为要,构建环湖生态屏障,加快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贯彻“263”专项行动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是落实上级要求的当务之急,也是武进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全区人民的内心所盼。“263”行动不是简单的“关”和“停”,更重要的是“转”和“升”,引导企业实现绿色高端可持续发展。目前,263专项行动还在持续深入开展,经过前阶段的全面整治,
今后我们面对的将会是更大的难点,这就需要我们拿出更大的勇气,勇于亮剑。
只有全区各级全力以赴,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才能实现全区真真正正的生态文明,民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