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骗
一、自我防范牢记“三不一要”。
1、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无论对方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做到不轻易相信,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对方布设圈套的机会。
2、不透露:筑牢心理防线,不因贪利而受诱惑。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及时向有关机构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3、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4、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拨打“110”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二、遭遇诈骗如何安全追款?
1、办理冻结止付:受害人第一时间到骗子的银行卡开户行柜台,使用故意输错密码的方式,临时锁定对方账户,冻结时限仅为24小时。
但只要该账户的开户人本人持身份证到银行柜台办理,即可立即解锁。由于各大银行的系统不尽相同,并不是所有银行发放的银行卡都能通过这一招达到“锁卡”的目的。
2、及时报警:要留存好骗子的QQ、电话、银行卡号、网址等线索,及时报警求助,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办案工作。
三、遇到钓鱼网站并输入了密码怎么办?
1.如果您还能登录您的账户:请立刻修改您的支付密码和登录密码,同时,进入交易明细查询查看是否有可疑交易。如有,须立刻致电银行或支付机构的客服电话。
2.如果您还输入了银行卡信息:请立刻致电银行申请临时冻结账户或电话挂失(此时您的银行账户只能入账不能出账)。
3.如果您已经登录:请立刻致电银行或者支付机构的客服电话,申请对您的账户进行暂时监管。
四、十类常见的通讯网络诈骗防范要点
(一)冒充他人进行诈骗
1、公检法等国家机关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更不会通过电话办理案件或要求事主转账调查;
2、收到有关社保、医保卡在外地消费的短信或电话,不要理睬,确有疑惑的,可致电社保服务专线12333咨询。
3、接到“猜猜我是谁”的电话时,须态度坚定地要求对方表明身份,不然就挂机。
4、接到亲友遭遇车祸、手术或嫖娼、赌博被抓,需钱救急的陌生电话、QQ、微信留言,一定要打电话给对方核实,联系不上的,也应找人商量或报警求助,切忌轻易转账汇款。
5、接到自称上级领导、领导秘书的陌生电话,要求借款、送礼、推销等,要仔细甄别,最好直接挂电话,什么也不搭理。
6、QQ收到公司负责人汇款、转账的,一定要当面或者电话核实,办理正规财务手续。
(二)网络购物诈骗
1、不要轻信网上异常低廉的商品信息,如确有购买需求,尽量使用支付宝等正规安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货到付款”,若卖家提出需先缴纳定金、保证金、押金、税款,切记千万别汇款。
2、接到自称淘宝、京东客服电话或者QQ留言,称系统卡单办理退款的,不要相信,不要点击退款链接,不要将手机验证码提供给任何人。
3、出售、购买黑车、毒品、枪支、假发票、监听手机软件、复制SIM卡软件、考题答案等都属于违法行为。
4、网购虚拟游戏装备、点卡等,最好选择同城、见面交易,减少交易的风险。
5、尽量选择铁道部、航空公司指定网站或大型旅游网站进行订票。
6、航空公司因天气或故障原因取消航班,均免费改签,无需支付其他费用,400电话只能被叫,此类电话、短信通知必然为诈骗。
(三)中奖诈骗
1、不要轻易相信各类中奖信息,真的中奖不需要你先缴纳所得税等费用。
2、收到10086、银行客服电话发来的积分兑换现金的短信、电话,一定要仔细辨认,不要轻易点击网站链接,不透露自己的银行密码、验证码。
(四)钓鱼网站诈骗
1、网上活动要注意使用官方提供的域名登陆,保护自己的身份、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链接。
2、网上支付时最好使用HTTPS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或带有网购保镖的安全浏览器。
3、建议电脑、手机中下载360、腾讯等杀毒软件适时上网监控,防止登录虚假钓鱼网站。
4、手机收到“网银升级”、“这是上次我们一起玩时拍的照片”、“这是你老公跟别人到宾馆开房时的照片”这类短信,千万不要点击网址链接,否则会导致手机中毒无法使用,绑定操作的银行卡被盗刷。
(五)微信诈骗
1、牢记“交友需谨慎”,不要被照片、花言巧语迷惑,骗子骗取信任后,就以各种理由借钱。
2、不要轻信海外代购、低价奢侈品等信息,一旦你付款后,骗子要么直接消失,要么以交税等为由继续骗钱。
3、不要轻信集赞旅游、兑换礼品,不要轻易将自己的电话和姓名发到微信平台,不法分子往往以此套取你的真实信息非法出售,后续实施诈骗。
4、注意区别公众号是否有官方验证,保管好手机验证码,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泄露。
5、扫描二维码、接收红包要谨慎,以防手机中毒、银行卡被盗刷。
(六)企业邮箱诈骗
1、外贸企业尽量使用安全级别较高的企业邮箱,同时,对文件加密,设置短信提醒。
2、涉及到合同或款项的内容,需要多种方式确认后才可付费或发货,付款前后都要与被汇款人进行手机短信或致电对方确认。
(七)网络交友诈骗
不要轻信“婚恋、交友”网站上的信息,保持一定的警惕性,不要轻易赠送财物。
(八)兼职刷信誉诈骗
“兼职刷信誉”即违反了电商买卖自愿公平竞争的原则,又处处充满陷阱,极易造成个人财产损失。
(九)虚构汽车、房屋、教育退税、二胎补贴等诈骗
如国家确有退税、补贴政策出台,会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并通过相关部门书面公告,绝不会专门通过电话或短信告知,更不会让你到ATM机上操作。
(十)低息贷款、办理信用卡诈骗
民间借贷要注意核实贷款方的相关情况后再作决定,对于先付利息再发放贷款的,原则上不要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