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全镇人口计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高质量通过“十二五”省人口协调发展中期评估为抓手,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扎实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为建设文明、和谐、富裕的新嘉泽营造优良的人口环境。
主要目标:计划生育率(出生政策符合率)达99.5%以上;孕前—围孕期保健率达90%以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率达95%以上;依法管理、优质服务和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98%以上;期内综合避孕率、知情选择率、信息准确率达100%;构建队伍建设和镇世代服务中心、村(居)计生世代服务室建设全面达标;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全面兑现;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或趋于正常。
为确保上述目标任务如期完成,2013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一个始终”
始终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年度工作的一条主线,扎实开展工作,确保整体工作保一流,单项工作创先进。
二、推进“两个转变”。
“两个转变”:在工作思路上从行政推动向优质服务转变,全面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水平;在工作方式上从粗放型、强制型、坚决执行国策向人性化、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
(一)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紧紧围绕“生育文明与和谐社会”这一主题,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对照“六有五好”标准,继续开展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示范镇、示范村和示范户的创建活动。抓好世界人口日、协会活动日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进行集中性宣传,充分运用电视台、电台、广播、网络、报纸等各种现代化传媒手段,有针对性地宣传群众关心和关注的相关计生政策和法律法规,在全镇大力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进一步普及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等科学知识,增强育龄群众的国情意识、人口意识、和谐发展意识。
(二)进一步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体系,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一是继续做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扶金、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和企业持证退休职工一次性奖励金等的审核发放工作,确保正确率、兑现率均达100%。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公益金制度,不断扩大救助面。
二是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社会扶助机制。继续关爱计划生育并发症患者,对因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等造成的困难家庭予以扶助。深入开展“生育关怀零距离服务”行动,通过结对帮扶、生育关怀系列保险等形式,为独生子女死亡、伤残的计生困难家庭提供生活救助、精神慰藉和生产扶持,切实解决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的后顾之忧。
三、强化“三大建设”。
(一)加强优质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开展孕前优生促进。大力推进孕前风险因素筛查和孕前风险因素自查,全面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2013年计划为全镇255对符合生育政策、计划怀孕的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指导新婚夫妇科学补服叶酸类营养素,对可能产生出生缺陷的高危对象进行重点随访,提高孕前保健知识知晓率。二是开展避孕节育服务。继续为育龄群众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的知情选择服务和随访服务,积极提高长效措施落实率,及时、规范上报避孕药具不良反应/不良事件。三是开展生殖健康筛查。结合RTI综合防治工程,组织服务对象参加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四是开展青春期教育活动。利用板报、知识折页宣传青春期知识。在各类学校开展青少年青春期教育,帮助青少年获得科学、正确的生殖健康知识。建立少女救助中心,为她们解疑答惑,实施及时、科学的救助。五是进一步推进早期教育。依托幼儿园小小班、社会早教点、亲子园等专业机构,进一步拓展早期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健全0-3岁早期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充分发挥早教阵地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性亲子教育活动、免费发放早教知识宣传卡等系列早教活动,大力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实施科学育儿知识全覆盖。
(二)加强人口计生信息系统建设。
按照上级人口计生部门的总体部署,开展“信息化建设推进年”活动,完善V3.0版全员人口信息变更、质量管理、数据采集、处理应用等环节的质量监控,提高人口信息的入库率、及时率、完整率与准确率。深化V3.0版系统村级应用,全面加强村级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加强信息共享,协调用好公安、卫生、民政等部门的第三方数据,确保信息来源全面、准确、及时。
(三)加强人口计生队伍建设。
一是抓好“学习型 创新型 效能型”机关建设和人口计生系统作风行风建设。发扬学习、务实、创新、高效的工作作风,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机关,不断增强全系统干部争先创优意识和服务意识,在求实效上下功夫。二是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按照知识化、年轻化的要求,加强与组织、人社部门的沟通与协调,通过引进、择优聘用、竞争上岗等多种途径,优化镇、村计生干部队伍结构。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镇、村计生干部的培训和指导,开阔视野,创新工作思路。
四、抓好“五个重点”。
采取综合手段,整合社会资源,凝聚各级力量,下决心抓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会抚养费征收、长效节育措施落实、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打击‘两非’行动”等重点工作,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率和综合节育率。
(一) 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
1、一是充分发挥镇暂住人口管理服务中心和社区、行政、党员服务中心的作用,为流动人口提供计生宣传、咨询等服务。二是充分发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兼职管理员的作用,加强培训指导,切实提高“以外管外”的能力,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三是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为流动人口办理经商、务工、购房、租房、社会保险等手续时,加大对《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查验力度,并与人口计生部门互通信息,共同落实相关管理和服务措施,推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率达90%以上。
2、构建双向协作平台。一是利用江苏省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和育龄妇女孕环情检测系统,开展已婚育龄妇女信息网上通报、反馈工作;二是认真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强化协议管理,与流出地计生部门签订《流动人口双向协议书》,制定双向管理制度。三是认真做好信息搜集、提交和反馈工作,建立完善《全员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流入地与流出地的协调配合,加强流动人口户籍地和现居住地之间的信息沟通,促进双向管理的落实。
(二)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力度。
加强调度,强化考核。定期召开社会抚养费征收座谈会,将各村(居)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及时公布,分析存在问题原因,提出意见建议,布置下步工作重点,整合工作力量,解决社会抚养费征收重点难点问题。按照征收工作中要“文明执法、和谐执法”的要求,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有效打击违法生育,理顺生育秩序。
(三)创新举措全面确保长效节育措施落实。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影响。定期开设计生讲座,邀请专家给广大育龄群众讲解生殖健康知识和长效节育知识,使她们充分认识和了解各种避孕方法的优缺点,各种适应症及禁忌症、意外妊娠对自身身体的危害,引导广大育龄群众自觉主动落实长效节育措施,转变生育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二是制定出对落实长效节育措施对象的奖励政策,提高长效措施落实率。长效措施落实率是十二五考核指标体系中新增加的考核指标,因此在工作中各村、社区仍然要以落实长效措施为主,推荐并鼓励育龄妇女落实长效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长效节育措施奖励制度的政策规定,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生殖健康科普知识,奖励政策的影响力和推动力不断扩大。
三是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指导广大育龄妇女做好知情选择服务,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术后加强随访服务工作,及时发现、处理因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后的不良反应,彻底解决广大育龄妇女的手术恐惧和后顾之忧,更好地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优质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四)继续做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
为进一步做好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工作,为群众提供好孕前准备和孕前指导服务,计生部门积极通过加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一级预防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我镇出生人口素质。分三级进行:一级为信息采集,由各社区、村计生专干收集辖区内计划怀孕的夫妇信息;协助开展健康教育;组织符合条件的计划怀孕夫妇自愿到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服务机构接受检查;收集报告早孕及妊娠结局线索。二级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准备工作,由镇级对待孕夫妇的健康教育,签订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夫妇知情同意书;孕前风险因素筛查、病史采集。规范填写信息采集表,统一分配检查编码;为一般人群提供优生咨询指导;做好妊娠、不良妊娠、出生缺陷儿调查、随访、上报等工作。三级为孕前优生健康的相关检查,由区级完成。待孕对象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对待孕对象进行风险评估,为高风险人群提供优生咨询指导及干预;建立和保存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档案,做好检查信息统计、汇总和上报工作。
(五)开展好打击“两非”集中整治专项行动
一是以开展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为抓手,联合各镇卫生院、派出所、妇联、监察、工商、药监等部门,加大联合检查和督查力度,加强对B超的管理、人工终止妊娠手术登记管理以及人工终止妊娠药物市场的清理清查,严格落实定点引产和凭证引产等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打击“两非”行为,严厉打击私人接生,坚决取缔非法诊所,从源头上防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现象的发生。
二是加强孕情监测。牢牢抓住孕前、孕中、产后等各个环节,及时掌握信息,寓管理于全程服务之中。重点加强孕期随访、跟踪管理,防止进行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在出具引产证明时严格把关,规范运作。
三是进一步完善相关奖励政策。继续为年龄在40至60周岁、只生育一个女孩的贫困母亲赠送女性安康疾病保险。在“关爱女孩行动”上采取扎实措施,在妇女生殖健康、家庭保健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爱。
嘉泽镇人民政府
二0一三年三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