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区各办局(公司)行,区各直属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2022年武进区金融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3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2年武进区金融工作要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落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贯彻“532”发展战略的关键之年。区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了“高标准打造‘一区一城’,以‘一园一城一示范’为着力点,全面实施‘六个跃升行动’,全力争当现代化建设标杆”的总体要求。2022年,全区金融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区委区政府在2022年重大战略部署,按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发展、严监管、防风险”的工作要求,着力争创“两个示范”,再上“三个台阶”,完善“四个机制”,突出“五个聚焦”,进一步提升金融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一、争创“两个示范”
1.争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构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环境、营造上市氛围、服务市值管理、培育后备资源、推进上市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指标体系、抢抓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机遇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上市工作推进力度,壮大资本市场“武进板块”,力争创成全省首批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全区上市公司和上市后备企业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营造更优的发展环境。
2.争创“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有效引导金融资源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支小助微”,充分利用地方财政、金融、人行整合资源的优势,进一步健全普惠金融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争创国家级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在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的同时,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
二、再上“三个台阶”
1.上市挂牌再上台阶。分类指导企业在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等境内外市场上市挂牌。2022年新增上市挂牌企业7家,全区上市挂牌企业总数力争达到100家。
2.信贷投放再上台阶。引导信贷保持合理增长,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实效。202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加300亿元,年末贷款余额超3800亿元,力争达到4000亿元。
3.基金集聚再上台阶。结合龙城金谷南区建设,积极招引国内知名基金机构,引导产业龙头在我区设立各类基金。2022年,全区新增基金机构200家、新增资本规模300亿元;累计引进基金机构力争达到600家,累计集聚资本规模600亿元以上。
三、完善“四个机制”
1.完善全区上市工作协调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对股改上市工作的领导,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企业股改上市挂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企业股改上市进程。
2.完善全区产业投资基金推进机制。按《武进区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武政办发〔2022〕3号),构建标准、完善、高效的基金营商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产业基金对全区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撬动作用。
3.完善全区处非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完善非法集资线索移交流程,加强跨部门、跨区域的信息共享和监管合作,有效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风险。
4.完善全区金融稳定工作联动机制。实施金融稳定网格化管理,落实金融风险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科学处置突发性金融风险事件。
四、突出“五个聚焦”
(一)聚焦服务实体,重点支持“一园一城一示范”
1.支持重点特色产业发展。加大对重点特色产业、数字经济等重要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扩大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规模,为机器人、智电汽车、集成电路、医疗健康、碳材料等特色产业提供高质量金融支持,助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层次攀升。
2.扎实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注重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同性,更好发挥政府风险资金池扶持中小微企业作用,不断提升“支农支小”力度,充分发挥“园区保”“振兴保”等产品对中小微实体企业的支持作用。优化金融顾问制度,依托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武进金融超市,高效对接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不断提升全区普惠贷款余额占比。
3.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为长三角最美湖湾城、中以常州创新园定制金融服务,探索建立青年创业金融支持体系,争取落地QDLP、QFLP试点。推广“武科贷”“创新贷”等产品,让“白名单”内科技企业切实享受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政策红利。发挥区科创基金撬动作用,开展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专项行动,增强“专精特新”企业综合金融服务。
(二)聚焦企业上市,重点壮大后备梯队
1.积极培育企业上市。围绕“双百行动计划”与“上市倍增计划”,高新区、西太湖要重点服务已报会(交易所)、在辅导、已股改企业,搭建沟通桥梁,与上级部门互动,与中介机构互动,帮助企业第一时间了解政策和审核动向,确保顺利辅导、申报、上市;高新区、西太湖、湟里镇要重点服务已实质性启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力争早新三板挂牌、早转报北交所;高新区、西太湖、礼嘉、洛阳要重点服务在辅导企业,督促企业和中介排出辅导验收和申报工作计划,全力以赴协调推进,确保顺利申报;各镇、开发区要重点挖掘一批后备企业、苗圃企业,给企业送政策、送信心,服务企业早规范、早股改。
2.引导企业加强市值管理。推动区内企业引进知名风创投机构等战略投资者,做强企业估值,加快发展步伐,实现新突破。鼓励和引导全区上市挂牌企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并购重组,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优势,进行产业整合,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实力,打造企业品牌。强化上市公司主体责任,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规范信息披露,加强对高比例股票质押上市公司日常监管和风险研判,切实防范上市公司风险。
3.开展上市公司产业园试点。重点引进和培育上市(拟上市)企业、创新型、科技型、成长性高、亩均税收高的企业以及处于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企业,引导上市公司“链式”发展,不断迈向集群化、智能化、高端化,打造以上市公司为龙头、土地利用集约、上市企业集聚、高端产业集群的上市公司产业园。
(三)聚焦产业基金,重点推动“投招联动”
1.加速助推产业发展。依托区级百亿母基金设立跟投基金及各类产业基金,引导一批优质资本、项目、技术和人才汇聚武进,助力产业蓬勃发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项目、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积极推进基金招商。发挥区产业投资母基金“四两拨千斤”效应,招引国内知名投资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落户武进,提升区产业投资基金在业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子基金落地的基础上,深挖基金储备项目库资源,主动对接项目,进一步招引项目落地。
3.培育基金人才队伍。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开展金融专业知识培训,掌握现有监管框架体系下政府投资基金管理、运作和风险防范工作,熟悉基金最新政策法规和业务操作方法,提高综合服务能力。逐步建立起一支具备产业判断力、坚定执行力和综合金融运作能力的基金人才队伍。
(四)聚焦行业监管,重点落实主体责任
1.落实合规经营主体责任。指导督促地方金融机构落实合规经营主体责任,加大地方金融风险监测密度和力度,摸清监管底数,梳理风险把控点,动态实行“白名单”管理。以“监管评级”为基础,加大扶优限劣力度,培养一批行业“主力军”。规范地方金融从业机构持牌经营,有序推进不合规机构摘牌、清理。
2.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指导督促地方金融机构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和红线意识,按照“一必须五到位”要求,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筑牢地方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安全屏障。
3.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指导督促地方金融机构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武进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重点》要求,将各项防控措施精准落实。组织人员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加强经营场所管理,落实消毒和防护措施,落实员工健康管理,自觉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
(五)聚焦风险防范,重点宣贯两个《条例》
1.持续开展金融风险防范教育。结合《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江苏省地方金融条例》实施要求,加大以金融领域扫黑除恶和防范非法集资为主要内容的普法宣传。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有特色、接地气、入人心的宣教活动,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促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2.做好涉嫌非法集资风险处置。全面摸清全区私募基金底数,积极化解存量风险,分类施策整改,推动形成良好市场秩序和行业生态。完善投融资服务企业商事变更登记流程,对目标企业持续关注、重点监管,坚持 “打早打小”,做好重点时期的维稳及信访处置工作。
3.协调化解重点企业债务风险。坚持市场主导、依法行政、协调服务的理念,对出现资金链风险的企业进行严谨预判、主动作为,切实加强实体企业资金链的风险防控、应急处置和责任落实。稳步化解存量资金链风险,全力维护涉险企业正常生产和经营。维护金融生态稳定,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五、保障措施
1.党建引领。持续搭建“阳湖红盟 金融矩阵”党建共同体,打造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金”名片。通过党建联建打开政银企合作新局面,整合各类资源、发挥整体合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2.政策推动。结合区级现有金融政策及创新突破措施,制定出台《武进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整合金融支持力度,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创新发展。
3.考核引导。针对信贷发放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下达年度银行业金融工作目标任务,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把企业股改上市、金融生态工作纳入镇(开发区)综合考核范围,定期组织督查,严格考核奖励,充分调动各方工作的积极性。
4.积极联动。建立部门纵向联系、横向协作机制,强化信息沟通,统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加强政银战略合作,争取上级银行更多金融政策支持,有效引导更多信贷资源投向我区经济社会发展。
5.提升品牌。通过实施建立中大型企业融资会诊帮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组等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金融服务精准性和有效性,丰富金融工作品牌内涵,持续扩大“阳湖金融”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