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区各办局(公司)行,区各直属单位:
《健康武进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
2021年10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健康武进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省政府关于印发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江苏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20〕12号)、《市政府关于印发健康常州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常政发〔2020〕147号)精神,加快推进健康武进建设,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要求,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加快实施《“健康常州2030”规划纲要》,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到2022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高,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程度显著提升,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全民医保制度显著完善。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全面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全面控制,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全面下降,人人享有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和高水平的健康保障,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1. 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倡导公民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自觉维护和促进自身及家庭成员的健康。充分利用各类媒体传播健康知识。有效激励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主动提供健康科普服务。到2022年和2030年,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32%和35%。
2. 合理膳食行动。针对一般人群、特定人群和家庭,加强有针对性的营养和膳食指导,促进减盐、减油、减糖。加强营养健康科普宣教,广泛宣传倡导实行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和拒食野味,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控制过量饮酒,减少酗酒。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保持低于3%。
3. 控烟行动。开展控烟宣传,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发挥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的控烟引领作用,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成无烟机关,促进无烟医院、无烟学校建设。推进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强化控烟监督执法。到2022年和2030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不低于30%和80%,全区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分别低于22%和20%。
4.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心理健康人才培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促进,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引导居民正确认识抑郁和焦虑症状,掌握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关注家庭成员心理状况。推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逐步扩大心理健康服务覆盖面。到2022年和2030年,全区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
(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5. 全民健身行动。高标准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社区健身中心、户外健身营地等全民健身设施,推动“10分钟体育健身圈”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倡导群众养成健身运动习惯。到2022年和203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分别不低于3平方米和3.2平方米,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不少于96%,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43%和46%。
(三)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6.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行动。加强区级医院和农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促进专科联盟建设发展。加强儿童、精神病、老年病等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前急救医疗机构建设。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建立县域医共体,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加入。构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服务链,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到2022年和2030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7.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行动。推进武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检测中心大楼建设,加强高端装备配置和关键技术储备。加快落实中央、省、市有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力争3年内疾控人员数达到相应配置标准。强化武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病原检测、健康大数据分析利用、应用性技术应用等能力,完善传染病疫情、不明原因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网络,多种途径开展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培训和交流学习,到2022年和2030年,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持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持续提升。
8.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普及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知识,对高危人群和患者开展生活方式指导。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加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监测评估和规范管理。建设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心,加强二级胸痛、卒中中心建设,提高院前急救、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应急处置能力。到2022年和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09.7/10万以下和190.7/10万以下。
9. 癌症防治行动。组织防癌抗癌科普宣传,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推广应用常见癌症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强化癌症患者康复管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加强区癌症中心建设,打造重点癌症多学科联合诊疗平台,健全死因监测和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
10.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探索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及以上人群常规体检。为慢阻肺高危人群和患者提供筛查干预、诊断、治疗、随访管理、功能康复等全程防治管理服务,提高慢阻肺的早诊早治率和规范管理率。建设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中心。到2022年和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7.5/10万以下和7.0/10万以下。
11. 糖尿病防治行动。落实对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建设区糖尿病防治中心,健全糖尿病防治服务体系,开展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工作站建设,推进糖尿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落实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规范,促进基层糖尿病及并发症筛查标准化和诊疗规范化。到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70%以上和75%以上。
12. 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引导居民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宣传疫苗对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倡导适宜人群开展二类疫苗接种,倡导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倡导老年人及慢性基础性疾病人群接种肺炎疫苗。根据常州市统一部署,新增疫苗纳入地方免疫规划。加强新冠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努力控制和降低传染病流行水平。加强地方病防治,巩固全区消除血吸虫病、疟疾和碘缺乏病成果。到2022年和2030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
(四)保护重点人群健康
13. 妇幼健康促进行动。针对婚前、孕前、孕产期、儿童等阶段特点,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和妇幼健康保障工程,大力普及妇幼健康科学知识,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加大妇幼人才培养力度,推进妇幼健康信息系统务实应用,全面加强出生缺陷预防,提高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服务可及性。到2022年和2030年,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左右和4‰左右,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8/10万左右和6/10万左右。
14. 学生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配齐人员和设备。扎实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持续推进健康促进学校建设。开足开齐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程,积极推进体育特色学校建设,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不少于1小时。到2022年和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以上和60%以上,全区健康促进学校比例达到90%以上和95%以上,全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平均降低1个百分点。
15. 职业健康保护行动。依法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利,倡导健康工作方式,大力宣传职业健康知识,指导用人单位做好员工健康管理,建设健康企业。实现职业健康检查不出区、职业病诊断不出市,优化职业卫生服务。不断提升工伤保险参保覆盖面,加强尘肺病等职业病救治保障。到2022年和2030年,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保持低水平。
16. 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建立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老年医院和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为核心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制定完善医养结合相关的政策、标准和规范,促进基本医保与医养结合政策配套衔接,推进落实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普及老年健康知识,落实老年人健康管理,推进安宁疗护工作。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衔接,构建养老、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相互衔接的医养服务模式。到2022年和2030年,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数的比例分别不低于68%和80%;65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17. 婴幼儿照护服务促进行动。建立完善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政策规定、标准规范、服务供给、监督管理和支撑保障体系。坚持家庭为主,托育补充的原则,大力发展家庭托育和幼儿园向下延伸托班的照护服务模式。加强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站)及社区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的功能衔接,发挥综合效益。到2022年和2030年,形成布局合理、收费规范、服务标准、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服务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18. 残疾人健康促进行动。全面开展残疾预防,大力推进康复服务,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完善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推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提升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康复站(点)的作用,为残疾人提供就近的专业化康复服务。探索“德康驿站”等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新模式。到2022年和2030年,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分别达到92%以上和98%以上,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参加工伤保险并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的残疾职工,其符合规定的医疗康复项目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五)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19. 扩大中医药服务行动。推进全国和省、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基层工作站建设。开展以乡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重点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和诊疗方法。推动中医药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提升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到2022年,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提供6类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99%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到2030年,99%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以上中医非药物疗法。
(六)健全全民医疗保障
20. 全民医疗保障行动。全面建成覆盖全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提高医保基金统筹层次,稳步提高保障水平。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总额控制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试点。到2022年和2030年,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0%以上和70%左右。
(七)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21. 食品安全保障行动。突出“四个最严”要求,强化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防线。推行标准化、清洁化农业生产,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加快推进食品小作坊提档升级,提升餐饮质量安全水平。守护校园食品安全,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责任制,推进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明厨亮灶”全覆盖。到2022年和2030年,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22. 药品安全保障行动。促进医药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鼓励新药研发。综合运用检验检测、监督检查、监测预警、风险管控、应急处置、信用监管、智慧监管等手段,净化药品市场环境。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持续加大药品行政违法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打击药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到2022年和2030年,社会公众对药品质量安全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并持续提升。
(八)促进健康环境建设
23. 农村供水保障行动。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城乡一体化供水为目标,加快农村供水老旧管网更新改造、水源地达标建设、水质监测和监管能力建设,着力构建从源头到龙头的城乡供水保障工程体系、规范化管理体系。到2022年,农村供水保证率达到95%,区域供水入户率达到99%以上;到2030年,供水保证率达到97%,实现城乡供水“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四同目标。
24. 生活垃圾分类行动。广泛开展教育引导,加强督促指导,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加强科学管理,推动建立完善垃圾分类标准体系,修订武进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和处置,建立健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到2022年和2030年,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0%以上和98%以上。
25. 健康环境促进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大力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广泛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单位等“健康细胞”建设。不断巩固提升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成果。到2022年和2030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不低于14平方米和15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并持续改善。
(九)促进健康产业发展
26. 健身休闲产业培育行动。实施体育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培育多元市场主体,打造健身休闲产业集群。推进体育消费载体建设,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体育产业基地。持续推动体育消费,鼓励各镇发挥自身资源禀赋,打造一批影响力大、参与度高的品牌赛事。立足休闲旅游景区、养生(养老)基地、美丽乡村,按照“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加快市场挖掘,将健康养生资源与产业基础相互融合,形成多元化、特色鲜明的康养旅游产品体系。
(十)促进“智慧健康”建设
27. 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行动。建设完善集成高效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强医疗健康信息标准化和数据资源目录建设。深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和以电子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化应用。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全面落实便民惠民服务举措,构建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新模式。到2022年和2030年,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个人开放率分别达到60%和80%。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级层面由健康武进行动推进委员会负责统筹推进健康武进行动全局性工作,指导各镇、各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将实施健康武进行动与推进健康武进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全面落实各项目标、指标和工作任务。各镇、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领导推进工作机制,逐项抓好健康武进行动任务落实。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将健康融入各项政策,认真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确定年度重点工作并组织实施。
(二)动员各方参与。鼓励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健康武进行动,落实个人健康责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学校、社区(村)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金融、保险等机构创新健康类产品和服务。相关行业学会、协会和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指导、组织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工作。
(三)健全支撑体系。加大卫生健康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对健康武进行动投入予以重点保障。加强科技支撑,围绕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和重大疾病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加大普法执法力度,以法治保障健康武进行动任务落实和目标实现。强化信息支撑,健全监测体系,提高疾病与健康监测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部门间、区域间共享健康相关信息。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推进健康武进行动提供技术支撑。
(四)完善考核监测。围绕健康武进行动主要目标任务要求,由健康武进行动推进委员会组织对各镇、各相关部门开展考核,并作为各镇、各相关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的重要参考。按照国家、省、市要求,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对健康武进行动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实施进度进行年度监测。
(五)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知识宣传,引导群众树立和增强健康意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舆论引导,切实做好有关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工作,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提高群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推进健康武进行动的良好氛围。
附件:1. 健康武进行动推进委员会成员
2. 推进健康武进行动考核办法
3. 推进健康武进行动区级部门任务分解表
4. 推进健康武进行动考核指标框架(试行)
5. 推进健康武进行动监测指标(试行)
附件1 健康武进行动推进委员会成员
为加强健康武进行动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推进健康武进建设,区政府决定成立健康武进行动推进委员会,统筹推进《健康武进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监测和考核相关工作。人员名单如下:
主 任:恽淇丞 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副区长、代区长
副主任:张小虎 区政府副区长
委 员:田 华 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戚清萍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
王洪新 区卫生健康局局长
曹雄伟 区教育局局长
李 荣 区民政局局长
于 乐 区生态环境局局长
谈正刚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殷海峰 区城市管理局局长
王 勇 区商务局局长
刘建荣 区水利局局长
朱小平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居敏俊 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
左朝辉 市医疗保障局武进分局局长
李洪兴 区残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理事长
顾枫华 区融媒体中心总编辑
叶彩萍 区委编办副主任
张庆九 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
周 敏 区教育局副局长
夏坚远 区科学技术局副局长
倪文达 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苏建中 市公安局武进分局副局长
陆俊阳 区民政局副局长
恽晓明 区财政局副局长
毛冬霞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蔡 剑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武进分局副局长
顾咏梅 武进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唐昊骏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吴丹萍 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
顾 青 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徐 芳 区水利局副局长
周小宇 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区供销合作联合社主任
卞曙光 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
顾东武 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
尤霄峰 区安全生产监察执法大队大队长
陆 俊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周培根 市医疗保障局武进分局副局长
钱平南 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副主任
朱宏英 区总工会副主席
周 铖 团区委副书记
李秋萍 区妇联副主席(挂职)
吴 健 区科协副主席
王 燕 区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
承文明 区红十字会副会长
李霓彬 区烟草专卖局(公司)副经理
王 芳 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
健康武进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健康局,承担推进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区卫生健康局局长王洪新兼任。
附件2 推进健康武进行动考核办法
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江苏2030”规划纲要》《“健康常州2030"规划纲要》,加快推进健康武进建设,保障健康常州行动在我区有效实施,根据市政府印发的《推进健康常州行动考核办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推进健康武进行动考核工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遵循“科学严谨、客观公正、突出重点、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奖罚分明”的原则。
考核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方法。已纳入武进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考核的相关指标,其结果可直接作为健康武进行动考核依据。
二、考核主体
考核工作由健康武进行动推进委员会统筹领导,推进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健康局,以下简称区健康办)负责会同区有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考核对象为区各办局(公司)行、区各直属单位、各镇(街道)党委和政府、高新区管委会、经济开发区。
三、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武进建设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健康武进行动进展情况与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考核指标框架详见附件,具体指标要求及评分细则由区健康办会同区有关部门调整。
区健康办根据各镇、各相关部门考核结果,提出优秀名单,报健康武进推进委员会审定。
四、结果运用
考核结果经健康武进行动推进委员会审定后予以通报,作为各镇、各相关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参考,并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
考核结果为优秀的镇、部门,予以通报表扬。考核结果不合格的镇或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并对其党政负责人进行约谈。
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按考核不合格论处,并予以通报批评;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考核管理
区健康办以及参与考核的区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工作纪律,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坚持科学考核,注意方式方法,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增加基层负担,确保考核工作客观公正、有序开展。
区健康办应当依据考核指标和本办法,结合年度重点工作和主要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内容、分值权重和评分细则,并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3 推进健康武进行动区级部门任务分解表
序号
主要任务
重点专项行动
责任部门
1
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1.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科技局、区人社局、区文体广旅局、区市场监管局、武进医保分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科协、区红十字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合理膳食行动
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文明办、区教育局、区工信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控烟行动
区卫生健康局、区爱卫办牵头,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工信局、武进公安分局、区财政局、区交通局、区文体广旅局、区市场监管局、武进医保分局、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区总工会、区烟草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武进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文体广旅局、武进医保分局、区残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
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5.全民健身行动
区文体广旅局牵头,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住建局、区卫生健康局、区总工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
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6.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行动
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武进医保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7.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行动
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委编办、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武进医保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8.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
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科技局、区财政局、武进医保分局、区科协、区红十字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9.癌症防治行动
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发改局、区科技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武进医保分局、区总工会、区科协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0.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行动
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发改局、区科技局、区财政局、武进医保分局、区科协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1.糖尿病防治行动
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发改局、区科技局、区财政局、区文体广旅局、武进医保分局、区科协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2.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
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工信局、武进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武进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交通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体广旅局、区市场监管局、武进医保分局、武进海关、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红十字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
保护重点人群健康
◆13.妇幼健康促进行动
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发改局、区教育局、武进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武进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住建局、区文体广旅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应急管理局、武进医保分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残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4.学生健康促进行动
区教育局牵头,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文体广旅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市场监管局、团区委、区红十字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5.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科技局、区工信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市场监管局、武进医保分局、区总工会、区妇联、区科协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6.老年健康促进行动
区卫生健康局、区民政局牵头,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科技局、区人社局、区住建局、区交通局、区文体广旅局、武进医保分局、区科协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7.婴幼儿照护服务促进行动
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发改局、区教育局、武进公安分局、区民政局、武进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住建局、区市场监管局、区行政审批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8.残疾人健康促进行动
区残联牵头,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卫生健康局、武进医保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
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19.扩大中医药服务行动
区卫生健康局牵头,武进医保分局、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工信局、区财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6
健全全民医疗保障
★20.全民医疗保障行动
武进医保分局牵头,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卫生健康局、武进银保监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7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21.食品安全保障行动
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区教育局、武进公安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生健康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2.药品安全保障行动
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区工信局、武进公安分局、区卫生健康局、武进医保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8
促进健康环境建设
★23.农村供水保障行动
区水利局牵头,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住建局、区卫生健康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4.生活垃圾分类行动
区城管局牵头,区文明办、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住建局、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团区委、区妇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5.健康环境促进行动
区生态环境局、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科技局、区工信局、区民政局、武进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住建局、区城管局、区交通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体广旅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应急管理局、区科协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9
促进健康产业发展
★26.健身休闲产业培育行动
区文体广旅局牵头,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生健康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0
促进“智慧健康”建设
★27.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行动
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区财政局、区大数据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注:◆为健康中国行动15个专项行动、★为健康江苏建设增加的10个专项行动,●为健康常州行动增加的2个专项行动。
附件4
推进健康武进行动考核指标框架(试行)
指 标
基期水平
2022年全区目标值
2030年全区目标值
提供部门
◆人均预期寿命(岁)
82.80
82以上
83以上
卫生健康局
◆婴儿死亡率(‰)
3.09
<5
<4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5.00
<8
<6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0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
——
≥96
文体广旅局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30.10
≥32
≥35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43
≥46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
31
≥3
≥3.2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3.37
≥3.4
≥3.5
●每万常住人口疾控人员数(人)
1.23
(2020年)
≥1.2
≥1.65
11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28左右
27左右
25左右
12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8.84
<8.8
≤8.5
13
◆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
72.90
≥73
≥75
14
◆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
74.30
≥70
15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9.94
≥95
16
◆产前筛查率(%)
96.09
≥92
17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
98.98
≥98
18
◆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覆盖率(%)
100
19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
42
≥50
≥60
教育局
20
★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60
每年平均降低1个百分点
新发近视率明显降低
21
◆符合要求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
22
◆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小时)
≥1
23
◆寄宿制中小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
28
≥90
24
◆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
75
≥80
25
★健康促进学校覆盖率(%)
85
26
◆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比例(%)
保持低水平
27
◆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老年医学科比例(%)
50
★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数比例(%)
40
≥68
民政局
29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村卫生室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
100,
99
≥99
30
★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
80,70
≥80,
70左右
医保分局
★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
98
市场监管局
32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62.7
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局
33
★地表水国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34
★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
99.9
≥99.9
35
★区域供水入户率(%)
水利局
36
★垃圾集中分类处理率(%)
82.61
城管局
37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13.2
≥14
≥15
住建局
注:◆为健康中国行动考核指标,★为健康江苏建设专项行动增加的考核指标,●为健康常州行动增加的考核指标。未写明年份的基期水平值,均为2018年数值。
附件5 推进健康武进行动监测指标(试行)
领域
指标
常州市目标值
武进区目标值
2022年
目标值
2030年目标值
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30.1
个人定期记录身心健康状况
个人了解掌握基本中医药健康知识
居民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医务人员掌握与岗位相适应的健康科普知识,并在诊疗过程主动提供健康指导。
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
实现
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绩效考核机制
鼓励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取得培训证书的居民比例(%)
≥10.5
≥12
合理膳食行动
成人肥胖增长率(%)
持续减缓
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
比2019年提高10%
比2022年提高10%
孕妇贫血率(%)
10.11
<14
<10
5.91
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
0.44
<3
0.38
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g)
≤5
成人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g)
25~30
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g)
≤25
蔬菜和水果每日摄入量(g)
≥500
每日摄入食物种类(种)
成年人维持健康体重
BMI在正常范围内的比例大于60%
18.5≤BMI<24
每万人营养指导员(名)
控烟行动
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
21.9
<22
<20
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
≥30
个人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都不晚。创建无烟家庭,保护家人免受二手烟危害
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发挥在控烟方面的引领作用
鼓励企业、单位出台室内全面无烟政策,为员工营造无烟工作环境,为吸烟员工戒烟提供必要的帮助
建设成无烟党政机关
基本实现
持续保持
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
≥20
失眠现患率(%)
上升趋势减缓
焦虑障碍患病率(%)
抑郁症患病率(%)
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时间(小时)
7~8
鼓励个人正确认识抑郁和焦虑症状,掌握基本的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各类临床医务人员主动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临床诊疗活动中
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名/10万人)
3.3
4.5
全民健身行动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
95.9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工间操
鼓励个人至少有1项运动爱好或掌握一项传统运动项目,参加至少1个健身组织,每天进行中等强度运动至少半小时
38
鼓励医疗机构提供运动促进健康的指导服务,鼓励引导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健身场所等地方为群众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提高健身效果,预防运动损伤
39
鼓励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更多更好地提供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服务,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
城市慢跑步行道绿道的人均长度(m/万人)
1600
2100
41
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
4.33
≥4.4
≥4.5
农村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
43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
2.99
≥3.0
3.1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行动
44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97
45
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3.47
≥5
3.6
≥3.7
46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1/10万)
242.81
≤209.7
≤190.7
281.37
47
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
45.63
≥43.3
≥46.6
42.35
48
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1/10万)
4.77
≤7.5
≤7.0
6.19
49
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
9.3
<9
人群健康体检率(%)
持续提高
51
每万人口拥有公共卫生人员数(人)
5.52
≥8.3
3.50
提升行动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52
每万常住人口疾控人员数(人)
2022年达到1.2以上,2030年达到1.65以上。
●53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
2030年前全面提升区域疾病预防控制水平。
●54
疾控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
2030年前全面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
●55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建设
2022年前全面完成。2030年前持续提升。
慢性病防治行动
56
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血压正常高值人群和其他高危人群经常测量血压
57
40岁以下血脂正常人群每2~5年检测1次血脂,40岁及以上人群至少每年检测1次血脂,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血脂
58
基本实现40岁及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
59
基本实现癌症高危人群定期参加防癌体检
40岁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检查肺功能1次
61
3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知晓率(%)
≥55
≥65
62
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
72.4
72.9
63
高血压治疗率(%)
64
高血压控制率(%)
65
静脉溶栓技术开展情况
所有二级及以上医院卒中中心均开展
武进人民医院、武进中医医院开展
66
35岁及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检测率(%)
≥27
67
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
68
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
72.93
69
糖尿病治疗率(%)
70
糖尿病控制率(%)
71
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
72
高发地区重点癌症早诊率(%)
持续
提高
73
40岁及以上居民慢阻肺知晓率(%)
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
74
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
<0.08
<0.15
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
<1
<0.5
76
肺结核发病率(1/10万)
<30
有效
控制
77
疟疾本地感染病例数(例)
消除
78
血吸虫病防治
79
提倡负责任和安全的性行为,鼓励使用安全套
80
咳嗽、打喷嚏时用胳膊或纸巾掩口鼻,正确、文明吐痰
●81
拒食野味,倡导分餐制和使用公勺公筷
●82
勤洗手,多通风,科学佩戴口罩
83
充分认识疫苗对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积极接种疫苗
84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9.2
妇幼健康促进行动
婴儿死亡率(‰)
3.19
5左右
4左右
86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4.8
87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9.48
8左右
6左右
88
5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涉农区)妇幼保健院建成率(%)
33.33
加强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保健与区妇幼医疗中心临床的融合协同发展,延伸拓展服务项目,完善妇幼医疗体系,提升妇幼质量效益。
89
主动学习掌握出生缺陷防治和儿童早期发展知识
90
主动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91
倡导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为6个月以上婴儿适时合理添加辅食
92
产前筛查率(%)
93.69
93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
99.73
94
新生儿听力筛查率(%)
99.69
98.75
95
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覆盖率(%)
学生健康促进行动
96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
97
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
以上
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中小学生每天在校外接触自然光时间1小时以上
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9、8个小时
中小学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
101
学校鼓励引导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良好及以上水平
102
符合要求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
103
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小时)
104
学校眼保健操普及率(%)
接近100
105
寄宿制中小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
106
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
107
健康促进学校覆盖率(%)
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108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亿人)
0.014
稳步提升
实现工伤保险法定人群参保全覆盖
0.0038
109
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比例(%)
16.67
明显下降
下降
110
重点行业劳动者对本岗位主要危害及防护知识知晓率(%)
111
鼓励各用人单位做好员工健康管理、评选“健康达人”,国家机关、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国有企业等用人单位应支持员工率先树立健康形象,并给予奖励
112
对从事长时间、高强度重复用力、快速移动等作业方式以及视屏作业的人员,采取推广先进工艺技术、调整作息时间等措施,预防和控制过度疲劳和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发生
113
采取综合措施降低或消除工作压力
114
辖区职业健康检查服务覆盖率(%)
老年健康促进行动
115
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
有所下降
116
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
增速下降
117
老年健康核心信息知晓率(%)
不断提高
118
提倡老年人参加定期体检,经常监测呼吸、脉搏、血压、大小便情况,接受家庭医生团队的健康指导
119
鼓励和支持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基层老年协会、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等为老年人组织开展健康活动
120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121
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老年医学科比例(%)
122
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比例(%)
改善
123
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数比例(%)
促进行动
婴幼儿照护服务
●124
出台《武进区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常州市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
●125
2020年,建成1家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建成1个以上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示范点。各镇至少在1所幼儿园开设托班试点。2022年,全区普惠托育机构得到进一步拓展。
●126
探索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模式。2030年,全区形成布局合理、收费规范、服务标准、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
残疾人健康
127
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
99.68
99.25
扩大中医药服务行动
128
二级以上中医综合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室比例(%)
129
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比例(%)
130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村卫生室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
完善行动
全民医保制度
131
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
132
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
保障行动
食品安全
133
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
98.12
药品安全
134
药品质量安全满意度
明显提升
持续提升
农村供水
135
农村供水保证率(%)
≥97
136
区域供水入户率(%)
分类行动
生活垃圾
137
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率(%)
87.92
(2019年)
健康环境促进行动
138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139
地表水国考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140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12.19
141
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
99.86
≥99%
≥99.9%
142
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
143
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
≥25
144
积极实施垃圾分类并及时清理,将固体废弃物主动投放到相应的回收地点及设施中
145
防治室内空气污染,提倡简约绿色装饰,做好室内油烟排风,提高家居环境水平
146
学校、医院、车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应定期开展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
147
提高自身健康防护意识和能力,学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化学品安全标签及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健康服务行动
互联网医疗
148
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个人开放率(%)
33.00
健康水平
149
人均预期寿命(岁)
82.72
82左右
150
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岁)
显著
注:(1)标●为常州市增加指标。(2)表中未写明年份的基线水平值,均为2018年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