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牛塘人说牛塘40年——从“金狮牌”自行车谈我家的四十年

发布日期:2019-03-01

改革开放四十年,有人透过一个家庭写自己的变化,有人透过一条路感受家乡的变迁,有人透过自己从事的工作变化诉说行业的发展,“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栏目推出至今,每一篇来稿到蕴含着真挚而饱满的感情,第六期,牛塘镇原文化站站长,来自卢家巷村的卢惠萍来稿,通过自家交通工具的变迁描述身边的四十年……

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开上汽车

卢家巷村 卢惠萍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四十年,且不说祖国发生的变化,单单看看身边家家户户开着的轿车,就让人获得感、幸福感满满。

我是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走上文化工作岗位的。一九七八年十二月,随着大批知青回城,给我们这样的在农村土生土长的青年带来了际遇,当公社文化站最后一位知青回城后,在专案组当临时材料员的我被公社派到文化站工作。这时,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百废待兴,农村文化宣传工作正当其时。我记得那时,只要有中心工作,就要有文艺节目配合演出,有时还演到田间地头。特别是夏、秋季的乘凉晚会、春节时的群众文化活动,文化站每年还要组织一支文艺宣传队到各个大队搞巡回演出。这时的农村还很原始,没有公路,有的只是羊肠小道。每次下乡,我们都是挑着锣担、扛着道具、乐器步行到目的地演出,到最远的西湖大队要走一个多小时。到区里文艺会演、到其它乡镇开会,都凭一双脚跑,来回起码要一天。那时的人都戏称自己的两条腿是“11路车”。

文化站下乡演出

记得有一次,我通过关系搞到100张票,组织我们的文艺骨干和戏迷到湖塘桥去看王彬彬演出的《珍珠塔》,硬是在漆黑的夜晚一来一去跑了二十多里路,到家已是半夜。那时走在田埂上的我常常想,什么时候农村也能象城市里那样能通上公共汽车啊!是改革开放使农村的交通面貌很快发生了变化。我记得那时有一句口号至今印象特别深刻:“若要富,先通路”。于是,政府的决策者们,发动人海战术,硬是在卢家巷开通了一纵一横贯通全公社的大寨、大庆两条河,并在河边筑起了两条公路并开通了农村公交车,一下子沟通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从此,乡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起,农民脱掉草鞋穿上皮鞋走进了工厂,忙时务农,闲时做工。

那时,常州还没有自行车厂,我最大的渴望就是想买到一辆上海产的凤凰牌自行车。但我和我爱人每月都只有30多元收入,工资水平很低。再者,在商品还是凭票供应的年代,紧俏商品都要通过关系“开后门”才能买到。好不容易,常州总算有了自行车厂,我们花了几个月的工资才买到了一辆金狮牌女式自行车。又过了两年,我爱人总算托关系在上海买到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真是如获至宝。那时年轻的我们,一人一辆自行车,白天骑着它上班,晚上经常骑着它出去搞宣传、开展文艺演出、到常州看戏、看电影等,真是方便了许多。

上海凤凰牌自行车

当时代的巨轮进入九十年代,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以后,改革开放的步子进一步加大,乡村企业不断上规模,卢家巷非常荣耀地成为了亿元乡。农村公路也不断升级,由狭窄的石子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并且通到了村民的家门口。我们夫妻俩的工资也由二位数涨到了三位数。这时,马路上的摩托车开始多了起来,于是,我家花3万元买了一辆平板摩托车,真是威风,出门办点事情,骑上它风驰电掣绝尘而去,那种办事效率当时被称作“深圳速度”。

卢惠萍家第一辆平板摩托

即将进入新世纪的时候,卢家巷与牛塘合并为一个乡镇后,乡村经济发展更是进入了快车道,春秋乐园、九洲大酒店、红星国际广场、环太湖艺术城等一个个重点项目落地牛塘,长虹路、湖滨路、延政路、淹城路等一条条美丽公路在牛塘纵横交错,更有沿江高速、西绕城高速、长虹高架等快速道穿镇而过,使牛塘成为武进西进战略的门户。群众的生活水平也象芝麻开花节节高,钱袋子也不断鼓起来,我们夫妻俩的工资也由三位数升到了四位数。

2006年,我家花了15万元买下了第一部轿车,手把方向盘,我爱人高兴地说“做梦也没有想到今生还会开上汽车。”随着儿女的长大,我家又先后购进了二部汽车。2013年,爱人在即将退休之前,又将我们的座驾花25万元置换了一部新车。现在,退休后的我俩天天开着轿车出去早锻炼,还时不时到周边景点去自驾游,生活过得真是比古代的帝王都惬意。

卢惠萍家第一辆轿车

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正是我生命年华最好的阶段,我将自己最美好的韶华和全部的智慧与热情贡献给了我所从事的事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全体中国人民,通过努力奋斗,推动了社会进步,也收获了个人幸福。今天,站在这新时代的高地,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象保尔柯察金那样豪情地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