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9-02-28
他的祖籍不在牛塘,却从小在牛塘长大,他对牛塘怀揣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他不是牛塘人,却胜似牛塘人!他,就是来自武进区商务局的徐宏杰。
从小在牛塘桥边长大的徐宏杰,最爱在牛塘老桥上玩耍,这里留下了他童年所有的情感与记忆。如今,每逢空闲,他总爱来牛塘走走,看看过去认识的那些“老牛塘”。由于工作原因,徐宏杰经常需要出差,也正因为此,他在广州、北京、台湾、深圳,在全国各地,都遇到过牛塘人,大家交换故事、分享旧照、把酒言欢,其乐无穷。慢慢地,徐宏杰成了一位“牛塘通”,每次碰到他,他总能聊起我们没听过的牛塘故事。
当知道有“牛塘人说牛塘四十年”专栏时,徐宏杰异常激动,第一时间前来投稿,一吐多年的牛塘情愫,这其中有他的牛塘记忆,也有他在天南海北遇到的各种牛塘人的牛塘记忆……
儿时的徐宏杰最爱在牛塘老桥上玩耍
改革开放40年,我不舍的牛塘情
很多朋友会问我一个问题:“你不是牛塘人,为什么你的微信封面却是牛塘桥?”。那是因为我对牛塘有着份的特殊感情。
四十多年前,牛塘乡办工业呈星火燎原之势,我的父亲少年时在苏州桃花坞学艺,后为常州梳篦厂客师,1971年加入青云大队雕刻工场,开牛塘地区象牙、有机玻璃浅刻之先河,自此开枝散叶,而后有牛塘工艺美术之繁华渊薮。1973年青云、庄桥大队雕刻工场合并成牛塘工艺厂,父亲的工作场所便搬到了牛塘桥东北侧桥堍粮管所。
此间数年,我正值学前顽童时,常随父亲去牛塘,父亲工作,我便在牛塘桥上撒欢打滚,看对岸牛塘独眼两桥,望塘河帆船往来,往水中掷瓦片削水片,玩得不亦乐乎,幸好桥的两边设置有栏板,因此也没有发生从桥上掉下河去的事故。
其间我也曾做下一件祸事,我把父亲的领导、工艺厂王全炳厂长一把心爱的紫砂壶给打碎了,据我父亲讲,王厂长肉痛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我父亲离开牛塘去了五七农场雕刻厂谋生,我也离开了牛塘。等我再回牛塘,已是2005年的冬天,我被抽调到牛塘工作一年,与牛塘的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这些年走过天南海北,徐宏杰也收集了不少牛塘旧照
很是奇怪,不仅是我,我认识的许多朋友,不管是牛塘走出去的儿女,还是曾在牛塘工作过生活过的人,都会记着牛塘、念着牛塘。
一位早年离乡赴深圳创业的牛塘人,目前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顾先生曾问过我在牛塘桥 上有没有跳过水,他比我虚长几岁,估计顾先生是干过这事,在牛塘桥上跳水应该一直是在他难以割舍的回忆。
2015年7月,我赴台北访问武进同乡会,一位周振华老先生介绍自己是牛塘沈家弄人,他说当年离乡来台多年,念里梦里想要回家乡牛塘与亲人团聚,等后来台湾开放探亲,周教授终于回到了生养他的故乡,他后来也为两岸交流做了诸多益事,他组织了常武地区与台湾的多次文化交流,发起了修复武进吴稚晖故居的活动。同样当年去台的卢家巷人羊宗达先生一生清贫,却热爱家乡捐献全部积蓄关心教育的故事,至今在武进大地流传。两位老先生这种家国情怀让人分外感动。
今年上半年,牛塘女婿叶巍民先生作为制片人正在《绝密工程》电影的外景地忙碌,这是一部以“两弹一星”为历史背景的主旋律电影,预计今年下半年上影。叶先生曾在我微信圈留言要回家乡吃小吃,因为他每次回牛塘探亲,他岳母都会给他做一些诸如团子、馄饨等地道的家乡小吃,估计叶先生在黄沙漫天的戈壁滩也一直在想念牛塘的味道吧。无论游子走都远,那根名为“乡愁”的情丝,永远紧紧的牵绊着游子的心和故乡的土地。
四十年过去,牛塘镇早已成为常武地区乃至长三角的经济强镇、文化名镇。许多与我一样与牛塘有缘的人,爱上了牛塘。这片土地,不光有我们童年的记忆,还有父辈们辛苦创业的足迹,一直以来,我自己也以曾为牛塘有过付出而自豪。
徐宏杰的朋友圈,常常发一些老牛塘的照片和故事
40年,牛塘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不变的是故土的呼唤、是游子的“乡愁”。有没有一个瞬间,你会想念牛塘桥下静静流淌的河流,想念老街深处一声“甜白酒”的叫卖,想念儿时巷间追逐的美好时光?这么多年,徐宏杰走遍天南海北,认识了那么多牛塘人,他像一根轻盈的丝带,轻轻挽起了离家在外的牛塘人的乡愁,他像一部老相机,记录着许许多多牛塘人酸甜苦辣的故事与情感。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天涯海角的你,还记得这座古运河畔的小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