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船上电台”,向解放区传递情报;武进组织护厂护校斗争,挫败敌人阴谋;
武进船工秦长贵驾驶“渡江一号”船,为解放军渡江南下做出了重大贡献
4月23日是武进解放纪念日。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渡江战役。4月23日,武进全境解放。
在那个壮怀激烈、风云涤荡的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了武进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采访区委党史工委相关人员,听他们讲述武进解放故事。
武进“船上电台”,
为解放立下汗马功劳
在电影《渡江侦察记》中,李连长率侦察班探明敌人江防部署,协助大部队取得战役成功的故事,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事实上,在武进,也有英雄为解放军搜集了大量情报。
1949年初,为把国民党统治区的各种情报迅速传送到苏北解放区,中共华中一地委江南工委决定在武进建立电台联络,建立电台的任务由中共澄武锡工委代理书记王鹏负责。王鹏几经周折托人去无锡购买电台,因失密未成功。武南武工队的陆道南通过关系,组装了一部电台,解了燃眉之急。
为了防止被国民党军侦测到电台的位置,中共澄武锡工委把电台放置在一条木船上,称为“船上电台”,每天晚上流动于玉祁、前洲等地港湾,与苏北解放区直接联系,保证了情报和指示的快速传递,为人民解放军摧毁敌人的江防工事、顺利打过长江立下了汗马功劳。
武进护厂斗争,挫败敌人阴谋
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挺进长江北岸,直逼江南。国民党反动派溃退时,制订了“绝不留给共产党”的罪恶方针,对统治区的工厂、企业、学校及重要设施,采取能迁的迁走,不能迁走的彻底破坏。
为了挫败敌人的阴谋,1949年4月上旬,中共武进城市工作委员会发出《告民众书》,提出“建立护厂护校组织,不使公共财产遭到破坏;保存好各种档案资料,不使散失;解放军入城时,维持正常秩序,防止坏人捣乱”等三项要求,城区许多工厂、学校、商店响应号召,建立护厂队、护厂委员会等守护组织。
守护组织分为两类,一类由党组织直接领导,主要有戚机厂、大成一厂、大成二厂、协源布厂等;一类在党的影响下,由厂方、店方发起组织,守护组织在单位的关键部位设立岗哨,准备黄沙、灭火器、硫酸和铁棍等消防及自卫器械。
米厂、面粉厂的护厂队员,为防止国民党逃跑时疯狂抢粮,寸步不离工厂。自来水厂、电灯公司、救火会、邮电局等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单位的职工也组织起来,确保城市供水、供电、消防和通讯的畅通。1949年4月22日,常州铁路工人在护路斗争中,拦截了国民党三个车厢的军械、粮食。
由党领导广大工人、学生、市民广泛参加的护厂护校斗争,为制止国民党军的破坏、确保武进完整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做出了杰出贡献。
“扬子江上英雄船”,立特等功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遵照这个命令,由总前委统一指挥的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突破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向江南进军。
驻荫沙港的武进义渡总局船工秦长贵及其驾驶的“渡江一号”船,为解放军渡江南下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8年12月16日,在武进圩塘摆渡的秦长贵按照特派员蒋建乔的指示,机智地冲破国民党封锁,将摆渡船开到了苏北泰兴七圩港。
12月20日,中共长江工委派联络员姚焕文找到秦长贵,宣布党组织已同意秦长贵火线入党,并让秦长贵到七圩港报到,向解放军渡江部队详细介绍江南滩涂、登陆点等情况。
1949年4月21日晚,解放军东集团军从江阴一线渡江,解放军乘坐秦长贵驾驶的“渡江一号”船率先在武进圩塘澡江河口东侧的乌泥河江滩成功登陆。
至4月29日,秦长贵驾船连续往返32次,共运送人民解放军指战员2500多人,支前民工、南下干部1000多人,战马180匹,还成功救援一艘出险的渡江运兵船,救出解放军二十八军炮兵连指战员60余人、战马5匹及其他军用物资。
4月30日,在渡江庆功大会上,秦长贵船上6人都被评为功臣,秦长贵被评为特等功臣,解放军二十八军司令部、政治部奖给一面锦旗,上书“扬子江上英雄船”。
1951年9月22日,秦长贵与张太雷的遗孀陆静华等4人作为常州地区的代表,出席了“全国英模大会”。9月30日下午,秦长贵等在北京怀仁堂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9年,“英雄船”的照片、“扬子江上英雄船”锦旗及秦长贵的立功证书被选送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永久保存。
70年,战火与硝烟早已远去,当年英雄们浴血奋战过的土地,如今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值武进解放70周年,让我们向为新中国成立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们致敬!